第06版:专题

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

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

2017年北京市配置了5.1万辆的个人新能源车指标,在4月份就已经分配完毕。2018年指标增至5.4万个,而目前已超过12万人排队申请北京新能源车指标。 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7万辆左右。其中,私家车占到70%左右,租赁车超过1.55万辆,公交和出租接近3万辆。同时,北京市新能源车充电桩已累计建成10万个。其中,私人自用领域达到7.6万个,社会公用领域达到1.8万个,公共专用及单位内部领域有1.13万个。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别由几十家运营商管理,每家运营商都有自己的APP平台,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搭建了全市智能充换电服务平台-e充网,包括全面的数据服务、多维度找桩服务、互联互通支付服务、用户评价服务等。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车辆安全运行,北京市还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运行服务与管理平台、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等,实时管理新能源汽车数据,进行故障处理,信息数据采集,全面覆盖北京市新能源运行车辆。 在新能源车发展环境培育上,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政策、应用和环保等培育工作,让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逐步深化,营造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包括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建立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基地,开展多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常态化试乘试驾;同企业、社会组织团体开展新能源汽车展览展示、技术沙龙、购车节等活动,把政策、使用知识和产品传递出去。 在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2017年北京市开始启动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与河北省和天津市在政府、企业、社会需求等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沟通和摸底调研,梳理出技术转移、市场开放、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等主要业务。同时,成立了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盟,初步编制了《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规划》,启动了一批合作项目。 目前分时租赁汽车分散在多家租赁公司,各方资源难以互联共享。未来,在推进分时租赁资源共享、充电桩互联互通、探索商业模式等方面,或许可以借鉴充电桩互联互通模式,建立类似e充网的第三方平台。

2018-01-16 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4986.htm 1 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