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 虹
□ 唐世日
近日,记者从湖南江华县了解到,该县近年来创造性地将党建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围绕让每所学校焕然一新、让每位教师安心乐教、不让一位孩子因贫失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进高寒山区易地搬迁子女读书和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江华教育扶出“坦途”。
码市中学是江华县最偏远的乡镇中学之一,除招收本乡镇的学生外,还招生大锡乡所辖的学生。因偏远,家长大都外出务工,留守学生占了80%以上,也有些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因贫、厌学等导致失学。
今年暑假,扎根码市中学30多年的李荣胜决定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组织学校党员教师、行政班子对辖区内29个村(社区)及大锡乡的7个村(社区)进行了家访和劝学。
7月3日是江华中小学放暑假的日子。李荣胜带领行政班子进村入户家访,一方面了解孩子们放假的去向,收集村民、村干部对学校教育、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对几位因厌学和家庭原因而失学的孩子进行劝学。
与李荣胜一样,江华县教育局驻大圩镇心合村扶贫队长、第一党支部书记汪祚凡一放假就走进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家里,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困难。
“如今,全县没有一位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失学。”据江华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孝任介绍,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教育系统结合实际将党建办、扶贫办合署办公,形成既抓党建,又抓扶贫。同时,各中小学派出精干的扶贫队长任帮扶村第一书记,并把临时支部搬进村里,随时解决扶贫过程中的难题、焦点问题和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的实际困难。
“全系统1000名党员教师全部与建档立卡户家庭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子,除保证‘一户一策’外,还进行教育扶贫。”该县教育局党建、扶贫办主任林显春说。
据了解,近3年来,江华县先后在水口、大圩、大锡等教育扶贫的主战场先后累计投入3.21亿元,新建了水口镇中心小学、大圩镇第二小学等7所易地搬迁学校,新增学位4000多个,解决了水口、大圩等13,000多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和高寒山区易地搬迁移民的子女入学,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