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民生视窗

莫让奥数班的应试味传染给体育

□ 毛建国

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校园体育受到广泛重视,带热了运动健身和青少年体育。而中小学教改、新高考也让素质教育迎来新契机。在全国各地,在文化课和艺术培训之外,选择“体育课”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刘扶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

面对“体育热”,很多人将其放在“奥数班”的对立面看待,认为“体育热”的出现对于打破“奥数班”的天花板大有益处。“体育热”取代“奥数班”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要说两者具有本质区别,恐怕有点理想化。

很多人都心有余悸,在大讲素质教育的当下,辅导班已经成为孩子新的“魔咒”。这其中,“奥数班”更是非典型代表。“奥数班”很热,报名的孩子很多,但要说中国家长和孩子天性喜欢数学,恐怕也是在“讲故事”。“奥数班”的大热,还是源于一种功利选择。真要有一天,应试教育的天窗打开了,“奥数班”还会大热那还才算是“时代之幸事”。

分析家长为孩子选择体育班的目的,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应试。很多家长指望通过体育,为孩子实现人生的另外一条路。即便成为不了专业运动员,能够在高考中得到特长生资格或者拿到加分,也算是“值了”。还有一个则是看中体育带来的好处,希望体育能够成为孩子成才的加分项目,通过体育来改变人格,改变人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体育是人格教育非常重要的手段。

前几天,朋友圈流行一篇文章,讲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体育背景,著名的美国常春藤名校联盟开始其实是一个体育联盟。这篇文章讲到了,通过参加体育,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塑造了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人可能会说,这没什么错啊。问题的关键是,人家选择体育,更多出于一种兴趣,因其参加体育而带来的好处只是“附属产品”。而到了我们这里,则把“附属产品”当成了主要目的,至于说兴趣,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诚如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刘扶民所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和教育理念发生着变化,个人消费观也改变了,体育培训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广阔。”这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可以乐见的。相对于“奥数班”,“体育热”同样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但在内心深处,笔者还是希望“体育热”主要是由于兴趣驱动的,而不是因为看到了参加体育的好处,出于一种功利选择给孩子去报一个体育班;甚至孩子明明不喜欢一项体育运动,因为家长看到有“前途”,责令孩子必须去学去练。

“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相对于“奥数班”让人窒息的应试味,“体育热”的出现还是值得点赞的。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兴趣是永远的奢侈品,无论是“奥数班”还是“体育热”,都难言是兴趣需要。能不能更纯粹一点,尊重孩子兴趣,让他们凭着兴趣选择和参加体育运动?不必讳言,在很多家长心中,“体育热”和“奥数班”其实都是一种功利选择,而与兴趣无关。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莫让奥数班的应试味传染给体育。

2017-12-14 毛建国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1855.htm 1 莫让奥数班的应试味传染给体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