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 京
最近,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和小鸣单车相继出现经营危机,加上此前倒闭的小型共享单车企业悟空单车、3Vbike等,行业无疑已进入洗牌期。此外亦有内部人士爆料,因市场扩张成本高企,两家大型单车企业资金告紧。
需要明确的是,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共享经济,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新生业态,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所谓共享经济,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和各类资源,通过线上平台合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在不同时间使用。
随着资本疯狂进入后“烧钱”模式开启,先后成立的数十家共享单车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边大量投放共享单车,一边实行免费骑行吸引用户。几乎所有大城市市区共享单车已经超负荷,由此带来随意停放影响交通和道路畅行,以及对于车辆损坏和不规范骑行、停放问题的处理等问题,不断招致指责之声。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些企业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似乎有其缘由。传统经济时代有“数一数二法则”,互联网打破区域分割之后,逐渐演变为“赢者通吃”,即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第二名赚的钱比第三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因此,共享单车企业为建立垄断优势,可谓不惜一切。
当然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数家规模靠前的共享单车公司,出现经营危机的原因无一不是融资不顺,持续“烧钱”一直未找到盈利模式,资本不再跟进也在情理之中。
互联网上最近经常可以看到一类图片,密集的黄色、橙色、绿色,数万辆堆叠在一起的共享自行车像一个种得不那么好看的花坛,触目惊心。这种各大城市废弃共享单车堆积郊外的写照,也令人慨叹共享经济已成“共享浪费”。此外,出现经营危机的共享单车公司押金退回难,也引发系列公众事件。
不到两年时间,让共享单车从全面赞誉到毁声四起,资本在其中的作用不小。一开始不考虑后果疯狂进入,用“烧钱”模式搞恶性竞争,投资失败后留下种种后遗症,只能是全民承担。换言之,由于资本一哄而上追逐概念,最终导致了自己亏损、扰乱行业和留下隐患的资本、企业、公众和政府多输局面,这也是资本缺乏敬畏之心的表现。
尽管“烧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的捷径,但从长远来看,立于不败之地还得依靠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因此,对于余下的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应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规则制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时,要避免陷入鹬蚌相争的竞争格局,不能让多输局面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