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薇报道 日前,贵州省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立足实际选择一批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增收潜力大、贫困农户参与度高和带动脱贫效果好的特色产业,通过做大做强“一县一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支持方式上,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安排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采取资产收益扶贫的形式,以补助方式支持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扶贫产业发展。同时,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一县一业”运营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用于支持与“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紧密关联的农林牧渔结合、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设施、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营销网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事教育体验、文化创意农业、农村生态康养和能源农业等项目建设。以上支持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服务设施建设。
在资金安排上,2018年拟安排资金2.1亿元,每县安排1500万元左右,2019年、2020年根据各县产业发展情况有重点地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县整合相关资金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经反复论证比选,贵州重点支持望谟县发展生态板栗,册亨县发展特色林,晴隆县发展“晴隆羊”,剑河县发展食用菌,榕江县发展蔬菜,从江县发展“从江香猪”,紫云苗族布依族县发展红芯红薯,纳雍县发展生态鸡,赫章县发展核桃,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发展马铃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发展白山羊,水城县发展红心猕猴桃,三都水族自治县发展“巫不香猪”,正安县发展鹅产业。
据记者了解,贵州省发改委还将针对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覆盖的贫困户、带动其增收的情况,对项目引入第三方开展评估。对于评估未予通过的,将不再安排该项资金;对于评估成效较好的,将连续三年给予支持,鼓励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