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精诚六十载 大医佑妇孺

—— 访江苏徐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黄大文

□ 本报记者 沙会堂

□ 耿中军

母亲与孩子,是世间最美妙的和弦;守护与使命,是世间最崇高的医道。当两者相结合,便奏响了这世间最和谐的生命乐章。在江苏省徐州市,有一家妇幼保健医院,她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一个甲子的砥砺前行,始终用温暖的爱心、真情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呵护着徐淮地区亿万妇女儿童的幸福安康,谱写着精医为民的华美篇章。她,就是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2017年,适逢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迎来她的60年华诞。六十载筚路蓝缕,几代保健院人薪火相传,她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勇立潮头的跨越,实现了由专科医院到全国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前30强的华丽转身。为实地探寻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轨迹,感受医院改革者的胸怀与魄力,最近,本报记者前往徐州,采访了该院院长黄大文。

坚持公益性质

保障妇幼健康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基本定位”,作为一家享誉徐淮地区的三甲公立医院,贵院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发挥自身的公益性职能的?

黄大文:一直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始终立足公益性质,充分发挥三甲医院在人才、技术上的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全市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了将公益惠民措施落到实处,让广大母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医改成果,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药占比降至25.45%,有效控制了平均住院费用。

此外,医院每周三次的孕妇学校、每周五次的“面对面”家长早课堂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两类课程均旨在强化孕期管理、优生优育、母乳喂养、婴幼儿护理保健等知识的宣教,专家与孕产妇交流互动,深得孕妇及家属喜爱,受益患者及家属每年2万余人次;配合妇幼节日举办的“喂爱坚持”“萌宝爬行比赛”“预防新生儿缺陷”等活动广受欢迎。大型义诊、贝壳行动、红丝带行动、两癌筛查等活动深得民心;成立市女职工健康管理联盟、建立女民警就诊绿色通道;落实各项妇幼惠民政策,使全市妇女儿童受益。

医院还定期举办全市基层妇幼人员母婴保健技术新进展、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技术、新生儿复苏、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等各类培训班,每年培训近2万人次。

记者: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给妇幼保健院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面对患者的信任和期许,作为“接生大户”的妇幼保健院是如何应对这场“硬仗”的?

黄大文:是的,从去年开始,累积生育需求增速较快,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增加,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的双重压力。2016年,我院分娩新生儿11,326人,同比增长24%,其中二胎及以上4473人,同比增长31%,危急重症产妇1000人,抢救成功率100%。春节假期,243个活泼可爱的“鸡宝”扎堆迎新春,同比增长33%。其中二胎及以上111名,同比增长48%。

“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医院坚持“抓服务、强管理、保稳定、促安全”的方针,提前谋划、落实措施、创新管理,致力于安全、专业、便捷、高效,全力应对生育潮的到来。

一是增加产科病房。产科原有病区4个,2016年5月份,医院通过重新装修改造新增1个病区,扩床52张,总床位达到262张。目前正在装修1个病区,届时产科床位可突破300张。二是改扩建新生儿医学中心。先后投入1600万元,购置先进设备,床位增至80张,大大提升了危急重症新生儿的救治能力。2016年,该中心成功救治低体重儿727例,其中成功救治700克超低体重儿1例。三是增加生殖医学中心用房。正着手启动增加一个生殖助孕病区。该中心已完成12,000周期,成功助孕试管婴儿4700余例。四是调整了业务用房。将超声诊区扩大一倍,使产科、妇科与相应超声诊区对应开设,以便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现在,超声业务量平均每天超1000人次。新区投入使用后,很好地缓解了超声检查的压力,减少了孕产妇检查等待的时间。

此外,医院还在全市首设助产士门诊、二胎门诊、生殖免疫门诊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高危门诊,为准备生育二孩的夫妇,特别是高龄、疤痕子宫的夫妇提供优生咨询及优生健康检查,保障母婴安全。

狠抓医疗质量

放大管理效能

记者:目前,新一轮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和严峻的现实挑战,妇幼保健院是如何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放大管理效能,实现提速发展的?

黄大文:母婴健康是家庭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大家都希望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因此,妇幼工作和预防保健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从今后发展来说,对出生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孩时代的到来,在给家庭带来喜讯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高危妊娠带来母亲和新生儿的安全问题。作为妇幼保健院来说,履使命重担当,致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这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风起云涌的医改大潮中,医院不仅需要变革,更需要坚守。作为一家老牌的妇幼保健机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一个甲子的春秋。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保健院人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直秉承“仁爱 精业 精诚 创新”的医院精神,始终紧紧把握维护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一核心职能,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切实改善医疗保健服务,优化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全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为打造“健康徐州”,推进全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历来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通过重点检查督导首诊医师负责制、新技术准入制、手术分级管理等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编发《医疗质量控制简报》,全力确保医疗安全;将17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管理制度与相关质控措施,规定门诊检查项目,杜绝大处方、不规范用药问题;坚持 “三合理”原则,药品进行招标采购,严格控制高耗材及进口药品、贵重药品的使用,药占比控制在24.39%,大大低于全省45%的标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平均住院日缩短到6.7天,出院者平均费用连续8年居全市三级医院最低。

通过不懈的努力,医院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爱婴医院、国家妇科腔镜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妇幼健康服务集体、全国“三八”红旗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用户服务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跃居全省86家三级医院第6位,跻身全国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前30强。

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对于保健院人来说,一手托着母婴两条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在挑战与压力面前,医院只有选择一路向前,才能不负广大母婴的生命之托。

构建综合体系

提升就医感受

记者:在改革大潮中,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一家地市级三甲妇幼保健机构,如何才能紧跟改革步伐,结合群众需求,突破现有的平台局限,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黄大文:妇幼保健机构是既不同于公共卫生的单位,也不同于一般的公立医院,我们走的是复合医学的道路,把临床和保健结合在一块,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目的,构建了一个综合的医疗体系。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医院以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医疗,怎么去治疗,生了病怎么治。现在业界提出了一个“大健康”的概念,医院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保健、预防这块,让大家不生病,真正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保健和临床相结合,这是妇幼保健机构非常独有的,也是能够发挥我们作用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我们依托产科、妇科、儿科、宫颈科、生殖助孕等临床科室的技术力量,组建围产保健中心、产后康复中心、遗传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将保健与临床打通,围绕保健抓临床,做好临床促保健,增强了保健和临床深度协作的服务能力。

深化医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这些年来,医院依托省级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不断深化医疗协作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2016年初,以医院为龙头的徐州市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成立,医院组织了18个重点科室和若干名专家与10家县级妇幼保健院(所)结成帮扶对子,强化技术帮扶、科室共建、双向转诊、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在医院间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急重症筛查、转会诊和急救网络,致力解决基层保健医疗技术偏“软”、基层保健服务偏“散”的问题,提升了基层保健机构的“造血”能力,有效推进了整个区域妇幼保健服务的均衡化发展。

记者:服务是医院赢得百姓口碑的“试金石”,走进贵院门诊大厅,看到环境整洁明亮,患者就诊有序,志愿服务人员热情引导,给人一种温馨如归的感觉。请您谈谈贵院是如何优化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的?

黄大文:打造贴心服务,赢得百姓信赖,是医院始终努力的方向。医院对优质服务的要求是从走进大门看到的第一张笑脸开始,从候诊时护士送来的第一杯热水开始,从门诊大厅里红马甲志愿者热情的引导开始,从空腹检查后一份小小的“爱心茶点”开始。

近年来,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对医院整体环境进行美化,更新楼宇标识,就诊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同时,进一步延伸“一站式”服务台功能,优化门诊缴费流程,门诊分楼层增设自助挂号与报告单打印设施,并与微脉、趣医两公司签订APP挂号缴费结算协议,实现院内多种交费方式;推出节假日排班微信提醒服务,维护诊疗秩序;启用“医卡通”服务系统,实现挂号、就诊、划价、交费、检查、治疗、取药和信息查询一体化,有效减少“三长一短”。二是积极推行预约诊疗。除网站、电话、现场预约等方式外,增推手机APP预约挂号服务,拓宽预约诊疗方式。三是实施流程再造。调整急诊区域布局,按照病人就诊流程制作“枝杆形”地标引导,方便患者前往目标诊室。在产科门诊设置自助流程,缩短医生诊疗时间,留出容纳空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总服务台设立“百姓办事零障碍”全程协办处,改进门诊电子排队、叫号,开通网络、电话等预约挂号方式,实施无假日接诊检查制,窗口服务早上提一提、中午连一连、下午延一延,对急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办手续等。这些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医患关系。

强化学科建设

放大自身优势

记者:对于专业的妇幼保健医院来说,优势特色学科可谓是立足之本,那么,在强化学科建设方面,贵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进一步放大自身优势?

黄大文:学(专)科建设是医院各项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综观所有一流医院,其成为一流的最重要因素无不是拥有一批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作为一所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坚持高起点推进重点学(专)科建设,遵循“集中优势,培植重点,有所突破”的原则,从建设经费、学科用房、设备配置、人才引进、科研开展等方面予以支持,围绕“强势更强,特色更特”的目标,科学规划,在强化特色、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促“名院”,提升了医院美誉度。

具体来讲,医院采取的细化分科、据需设诊的方式,将优势学科做精做细。近年来,医院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前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实施专业的划分,推进专科向亚专科转型,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如妇科细分为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妇科腔镜、妇科内分泌、不孕不育(生殖医学)、宫颈疾病等专业科室。该科率先在省内开展腔镜手术,近三年完成近2万例,技术水平居省内领先;生殖医学中心成功助孕近5000例,成功率稳定在55%,居国内领先;宫颈疾病中心为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宫颈疾病专科,年门诊量达1万余人、手术量5000人次。此外,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医院在全市首设二胎门诊、助产士门诊、高危门诊、生殖免疫门诊等,对育龄夫妇进行生育风险干预,加强妊娠期高危人群管理,推进孕前健康检查及咨询指导。

经过近年的发展,目前医院拥有全国妇科技术培训基地两个、省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两个、省级技术培训基地两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医院整体实力居淮海经济区妇幼保健领域领先水平。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携手奋进,如今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已脱胎换骨,昂然屹立在淮海经济区医疗第一方阵。接下来医院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求真务实、励志前行,用满怀的激情和务实的举措,努力打造淮海经济区领先、专科特色明显、服务水平一流的三甲妇幼保健院,为亿万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用深邃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谱写医院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为推进全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打造徐州医疗新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配图由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

2017-12-06 沙会堂 耿中军 —— 访江苏徐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黄大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0911.htm 1 精诚六十载 大医佑妇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