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璇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认真落实党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要求,党委总揽、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镇涉及8个村的45户低收入农户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实现“脱低”。
仁和镇根据《顺义区开展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2015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为基础,综合考虑家庭财产和消费支出等情况,经第三方公司审计,确认全镇共有低收入农户45户,人口117人,分布在河南村、临河村、窑坡村、庄头村、石门村、石各庄村、复兴村、米各庄村等8个村。根据低收入农户特点,该镇党委、政府适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
仁和镇严格执行低收入农户增收“一把手”负责制,各相关科室及包村工作人员形成联动机制,坚持工作到村、落实到户、“一助一”帮扶工作制度,对未“脱低”的农户在村“两委”包户的基础上全部由处级领导包户,定期到所包低收入农户家中走访,每年不少于3次。
仁和镇庄头村高淑珍一家3口人,年近80岁的高淑珍患有慢性病,女儿上肢残疾,全家靠女婿经营小卖部勉强维持生活。村里给她女儿在本村福利厂安排了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又让她爱人到村里当志愿者,月收入2000元。通过村里的帮助,高淑珍一家年收入达到68,500元,真正实现了“脱低”目标。在仁和镇,像高淑珍一家一样实现“脱低”的生动实例还有很多。
仁和镇在实施“脱低”措施中,特别重视发挥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要求干部和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献爱心,干部和党员积极响应。退休老干部、共产党员李维平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主动与3家低收入农户结对子。这3户中,1户是精神残疾且离异的,1户是身体残疾又高龄的老两口,还有1户是70岁的老太太独自抚养着上中学的孙女。李维平经常去这3户家里看望,了解困难,及时向村、镇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现在,这3户均已“脱低”。
仁和镇为实现精准扶贫,经常召开“低收入农户情况交流会”,分析新情况,以更好把握“准星”。例如,在低收入农户中,发现大病花费较高的,在医疗费用报销上增大了报销比例。又如,针对低收入农户年龄偏大又无任何技能的现状,做出了适当的政策倾斜,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在本村就业,2017年该镇解决了7户低收入农户人员就业问题,实现“脱低”。
低收入农户“脱低”后,目前仁和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原有标准11,160元的20%。在此基础上,该镇严格执行走访制度,实时监测低收入农户动态,防止“脱低返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