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精准优化产业结构 聚合助力绿色崛起

湖北仙桃市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稳健较快可持续发展,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排头兵

□ 本报记者 左耀宏

□ 张业辉

为促进绿色崛起、建设水乡田园城市,湖北省仙桃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稳健较快可持续发展,仙桃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

高端布局强督察

压实责任聚合力

仙桃市要“争当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排头兵”,按照湖北省委提出的工作要求,仙桃市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轴主线,高端布局、精准发力,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切实担负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先后3次召开仙桃市市委常委会,研究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亲自组织起草并修改完善,邀请湖北省委政研室和国家发改委领导专家把脉问诊,最终形成《仙桃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系列行动方案及2017年任务分解表》,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以内刊《鄂政阅〔2017〕7号》批转湖北省各市州参阅。

仙桃市68家市直单位制定出台细化工作方案,将63项改革任务再细化、分解,切实做到了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一责任人一方案,限定时间、挂图作战,压茬推进。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仙桃市组成4个工作专班开展联合督察,对12家不按时报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细化方案的部门单位进行公开点名通报批评。胡玖明先后就工业、农业、商贸等3大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督察调研,研究部署推进工作。通过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实行全程督察,督方案、督进度、督成效,并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确保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序有力。

“加减乘除”作抓手

“四则运算”解难题

仙桃市把加减乘除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抓手,以“四则运算”来解决新问题、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增创新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绵绵用力做减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妥善去产能。引导困难企业寻求战略重组,对40家困难企业一厂一策精细处置,一批困难企业重获新生,一批落后产能淘汰出局。目前金威麦芽、亚通塑胶等10家企业重组顺利、焕发生机。统筹去库存,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仙桃市今年1月~7月销售商品房117.52万方,去化周期降为10个月。有效去杠杆,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今年新增挂牌企业3家,后备企业40多家。全面降成本,打好企业降成本“组合拳”,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降压,帮助企业降低人工、税费、电力、物流等直接成本2.1亿元,企业普遍减负增效。发力补短板,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已实现57个贫困村、3.55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仙桃市城际铁路获批今年10月开工建设,上半年向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24个、3.7亿元,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坚持“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推进富硒产业大开发、促进产业大融合、实施农业结构大调整,发展富硒农产品基地56万亩,富硒大米、黄鳝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补齐“三农”发展短板。

精准选择产业,持续给力做加法。坚持招大引强,做优增量。今年以来招引项目1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成功引进投资50亿元的深圳波顿香精香料项目,刷新了单体工业项目投资纪录。聚焦对台招商主攻方向,今年新引进企业4家,达到60家,台资企业对仙桃市经济贡献率超过20%,仙桃市被国台办授予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创新服务示范基地”。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按照定项目、定领导、定专班、定时间、定筹资渠道、定保障措施、定责任状“七定”要求,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发展专业合作社137家、家庭农场185家。梦里水乡、百万花海等农旅项目开业运营,排湖沔阳小镇开工建设。仙桃皮盐蛋、泡藕带等57个品类农产品“触网”流通,7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电商平台,实现销售5793万元,增长1.35倍。

坚持科技创新,精准发力做乘法。以创新发展为核心驱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改升级、加速突破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标准加快建设仙桃国家高新区,统筹推进生物食品药品、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新材料、非织造布和临空临港循环经济“一区六园”建设,着力打造“双百亿园区、两千亿总量”产业新高地,使高新区成为支撑引领仙桃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创新农业金融支持模式,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上半年整合资金4.1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建设,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大力简政放权,高效有力做除法。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手续、优化办事流程,推行“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的行政审批服务。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文化、农业、商务、劳动监察等5大领域分类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整合执法力量,共减少执法队伍7支,实现了部门内“一支队伍管执法”,有效化解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等执法难题。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聚集潜能迎跨越

竞进提质促增长

仙桃市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仙桃国家高新区获批、仙桃海关机构设立等重大机遇,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做优增量中提升质量,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2017年上半年,仙桃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2.64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总产值654.56亿元,增长1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95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完成外贸出口额20.7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湖北省平均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84.7元,同比增长8.39%。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非织造布、食品、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全力支持健鼎电子、绿色家园、新蓝天等一批优势企业技改扩规,迈出了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富士和机械落户仙桃市以来,连续4次技改升级,新上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非织造布产业依托恒天嘉华、新发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条由单一产品向完整链条转变,产品档次从普通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高端生产线达到67条,高端制品占比超过60%,出口占全国份额40%,成为全球最大产业基地,今年产值同比增长17.43%。瑞阳汽车“摩擦一号”环保耐磨型高档陶瓷轿车刹车片成为“中国高端刹车片出口基地”“世界高端刹车片品牌”。截至目前,仙桃市规上企业达245家,其中全国知名品牌企业33家,产值连续几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共有18家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2017年上半年,仙桃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备案高新技术产品11件,该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达77家,同比增长3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95亿元,同比28.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了农业发展新功能新空间,推进了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仙桃市培育新型市场主体2084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10亿元,连续6年居湖北县市之首。

仙桃市始终把关键性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工业项目容缺审批机制,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城乡环卫保洁水平显著提高,进入湖北省第一方阵。

今年5月20日,仙桃市在中联部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仙桃市委的实践”研讨会上,向世界讲述了仙桃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受到国外政党代表团的一致好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仙桃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坚实,内生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和潜能有效聚集,形成了人心思进、激情奋进的浓厚氛围,呈现出逆势跨越、蓄势勃发的强劲态势。

2017-11-30 左耀宏 张业辉 湖北仙桃市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稳健较快可持续发展,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排头兵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0273.htm 1 精准优化产业结构 聚合助力绿色崛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