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 诠
11月8日携程公司向上海长宁区警方报案,9日警方对虐童嫌疑人刑拘,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由此走进公众和媒体视野,舆论自是一片哗然。目前,该案涉事单位上海妇联直属的《现代家庭杂志社》负责人被撤职,亲子园涉案嫌疑人有待法律审判。
虐童事件在国内虽非新鲜事,但发生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开放性大都市和携程这类公众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司,自然成为众目所窥。人们不禁要问,上海携程公司的幼孩们缘何“遭罪”?
事出总是有因。通过了解和梳理亲子园涉事单位及相关信息,不难发现:托幼实属携程员工家属实际所需,长宁区妇联在工作走访中发现了这一幼托困需后,作为妇幼的“娘家人”及时牵线搭桥,后经携程选定由《现代家庭杂志社》下属读者服务部承接了该业务,又因保育人员短缺,读者服务部又与上海锦霞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霞公司)签订了运营服务购买协议,这就是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
不难看出,要让携程亲子园拥有真正高品质的幼托服务可谓困难,因为其间无规范“缺失”的东西太多,概言之有三:
一是“资质”缺失。实际运营亲子园的公司锦霞教育是个民营的教育咨询机构,其派出的园长、生活、保育等“老师”上岗从业资格不明,怎能保证幼孩的安全?
二是“管理”缺失。上海妇联部门为携程承揽幼托服务本是好心,但由于自身并非幼托服务行业里的专业资质机构,在专业人员和管理能力上欠缺是肯定的,因此不得不通过购买服务来运营,购买的东西虽有协议约定,但往往会因“利害和信息失真”降低服务品质,甚至违约,再加上疏于监管的话,结果可以预想。
三是“人本位服务”缺失。幼托市场目前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二孩”政策实施后,许多职业女性面临带孩子和工作的两难,国家规定3岁以上的孩子才正式进入幼儿学前教育,0岁~3岁婴幼儿托育不属于教育部门主管,因此幼托成为提供需求服务的“难点”,虽然有极少量的公办和民办有资质的幼儿园会推出一些幼托班,但名额少得可怜。“僧多粥少”催生了当下诸如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开始招揽幼托服务业务的乱象。一面是旺盛的需求,恰似烈焰熊熊;一面是稀缺的供给,寥若晨星。
既然是民生供给“缺失”,理应“补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提出,要把“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建议,要明确托育的公共服务地位,政府部门应统筹整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构建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幼托市场体系,这样才有未来幼托服务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