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民营企业进入发展新时代

□ 周德文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共十九大将对全球政治、经济以及和平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笔者在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后,更是坚定了这种信心:党的十九大一定会让中国在未来更加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国际社会所期待的正能量,推动世界向更美好的未来大踏步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气势磅礴,散发出划时代的光芒,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战略定位、智慧和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奠基佳作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融入企业发展中去,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党的十九大的改革红利、抓住新时代所赋予的改革机遇、战略机遇、环境机遇、生态机遇和开放机遇。

把握发展新机遇

改革机遇在这里特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笔者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非常有深意,也很明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制造业领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无疑是为中国的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民营企业明确了制造业领域的商机所在。

战略机遇主要是指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而这个不仅是指“一带一路”倡议,还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的关键内容之一。预计未来五年,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民营企业一定要有战略规划,早做准备,积极投身到国家战略发展中去参与竞争。

环境机遇重点指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机遇。众所周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特别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提出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有利于形成一个全社会尊重、关心企业家的氛围,打造一个适宜企业家生长的环境。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观点,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预计未来民营企业被重视的程度还将大大提升,扭转曾经饱受争议的“国进民退”趋势将指日可待。

雾霾给生活与健康带来的不便与危害,大家深有体会。所以,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没有人会不支持,相反还会打骨子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随着这30年环境保卫战的打响,必将伴随着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从而为广大民营企业带来更广阔的生态机遇。

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贸港。下一步,随着建设自贸港探索的展开,许多改革开放举措会逐步落地,而这一定会伴随着另一波铺天盖地的“红包”机遇——开放机遇。

念好突破“四”字经

对于如何抓住这些机遇,笔者认为,这要求企业家要树立“四个意识”、摒弃“四个主义”、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树立“合作”意识,摒弃“个人”主义,注重团队协作。“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硬如铁。”企业同样要摒弃“个人”主义,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注重协作,把其他企业的优势与自身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战斗力,增强凝聚力,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变。市场经济时代讲求效率与活力,没有人能唱独角戏、当独行侠;市场经济时代更强调包容与吸纳,只有运用合力,善于合作,才能构建完美的企业蓝图。特别是对中小民企来说,如果不想成为市场经济中劣势的那一方,就要积极投入到与自己有优势资源互补的合作中去,从而更好地奔跑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二是树立“服务”意识,摒弃“官僚”主义,注重客户优先。企业要生存、发展,一定离不开营业额,离不开利润,而营业额和利润离不开顾客的消费。如何看待顾客的消费?如何看待顾客?不同的企业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可能只想把客户当作控制和剥削的对象;而有的企业却把客户当作朋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用朋友的方式、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对待客户,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注重的是价值剥削,后者注重的是客户感受。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家可以想到:只注重价值剥削,忽略客户的感受,必不长久,是用短视的眼光看问题;而注重客户感受,处处替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服务,表面看来有可能增加公司的某些负荷,但长远来看,却会增加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粘性。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摒弃“官僚”主义,注重客户优先,把为客户提供服务,努力到每一项服务、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从而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三是树立“创新”意识,摒弃“拿来”主义,注重逆向思维。创新很重要。站在国家的角度,它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站在企业的角度,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是支持国家战略、深挖客户需求并反映到产品开发中的负责任态度。

“拿来”主义固然省事,但如果一直徘徊于“拿来”,很容易抹杀原生创造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运用逆向思维,着眼于未来,打造创新团队,积极响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

四是树立“品牌”意识,摒弃“短视”主义,注重长远发展。未来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品牌的价值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而逐渐显现,并不断放大;未来的时代也是产品高同质化和分化的时代,品牌价值会随着客户的不断消费而在其心中出现定位,并不断深化。

因此,企业家要注重长远发展,摒弃“短视”主义,就要从心理上真正树立起“品牌”意识。不树立品牌意识,就不会进行品牌定位,而没有品牌定位就如同没有市场目标,对中小民企而言,市场不聚焦都会成为同行的陪练。只有拥有了强烈的品牌意识,才能在其驱动下,把企业的产品和商业行为以品牌的形式进行打造和呈现。

2017-11-29 周德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0122.htm 1 民营企业进入发展新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