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劲松 张海帝
近年来,为构建和谐的供用电关系,国网安徽省阜南县供电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牢固树立“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真诚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大力开展电力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加大对阜南县蓄洪区电网建设投资和整改力度,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有效保障了政府对沿淮蓄洪区大批扶贫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蓄洪区的经济发展,树立了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
贫困县要挖“穷根”
阜南县贫困人口点多面广,主要聚集在淮河及其支流洪河流经阜南的行蓄洪区和洼地,境内淮河、洪河等8条河道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濛洼曾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洪洼有15个年份发生较大洪涝灾害,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不时因灾害遭受重创,形成了全长95公里的自然灾害最频繁、生活环境最恶劣、居民增收最困难、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任务最艰巨的集中连片的区域性贫困带。
多年来,阜南县蓄洪区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作出的巨大牺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自然地理条件和耕地等资源的限制,人均耕地较少,中低产田多,现代农业发展缓慢。2016年7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濛洼蓄洪区内的郑台子庄台视察时强调:“蓄洪洼地绝不能变成民生洼地,我们要一起努力让你们的生活不断好起来,逐渐变成民生高地。”
扶贫攻坚形势紧迫,迫切需要强劲的电力支撑。濛洼、洪洼地区共有14个乡镇、80个村、6个保庄圩、208个庄台、88,035户、374,187人。其中,贫困户20,455户、贫困人口59,582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贫办的关怀和支持下,阜南县委、县政府聚焦重点贫困乡镇,坚持把水路电“三网”建设作为补发展短板、挖致贫“穷根”的关键,大打“三网”建设攻坚战,努力探索符合发展需要、切合阜南实际的“蓄洪洼地逐渐变成民生高地”的共享发展之路。
补“短板”需齐抓共管
基于上述原因,阜南县委、县政府和阜南县供电公司把电网建设作为濛洪洼地区挖“穷根”、促发展、惠民生、破解发展瓶颈、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头等大事摆上了首位。
经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和供电公司联合起草,由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阜南县电网建设常态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电网建设实施意见》文件,出台了电网建设“一纪要、两方案”(即“关于加快阜南县电网建设的会议纪要”“电网建设服务工作方案”和“电网建设实施方案”),组织编制了《阜南县蒙洪洼地区10千伏及以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书》《阜南县电力专项规划》(2016-2030),与地方规范进行了有序衔接。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联合、供电公司实施”的电网规划建设工作常态机制,县、乡、村3级对接机制,为规范和推进全县电网建设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为确保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阜南县委、县政府本着快办快批原则,着力打造部门服务绿色通道,加快电网建设相关事项审批,对无理阻挠施工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同时要求全县各相关部门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主动衔接、积极支持、全力配合,6个工程建设职能组靠前服务、全程参与,做到电力施工推进到到哪里,服务组跟进到哪里,确保工程建设服务“零距离”、施工“零干扰”。
此外,该县新闻媒体深入宣传电网建设对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对加快电网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多方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了人人关心电网建设、支持电网建设的社会环境。
在阜南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阜南电网建设得到强力推进。2015年~2017年,阜南电网建设总投资11.9亿元,其中,2015年农网项目1070个投资5.3亿元,单县电网投资额居全省第一,电网投资超过前5年总量,远超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投资2.7亿元;2017年投资3.9亿元,总电网建设项目1763个包,扩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建改35千伏变电站7座,建改10千伏变压器2031台,容量50.23万千伏安,建改10千伏线路873.46千米,低压线3565.65千米,到户整改33.3万户。
电网建设显见成效
通过3年的电网投资建设,濛洼地区电网日益坚强。实现了农村机井通电全覆盖、村村通动力电全覆盖、光伏扶贫项目配套接入全覆盖、中心村(小城镇)电网改造全覆盖。
低电压现象进一步缓解。严重低电压台区得到优先实施、彻底改造,迎峰度夏(冬)等季节性负荷导致的主网变压器重过载和低电压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基本满足了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增容改造,缓解了10千伏配变重过载问题,户均容量由2014年底的1.03千伏安/户提升到1.87千伏安/户,满足分散式光伏接入需要。濛洪洼地区2015年实施村级60千瓦电站14个,3千瓦户用电站5000个,14个村和5000户贫困户受益;2016年,在濛洪洼97个非贫困村和43个贫困村实施光伏项目,43个贫困村和1940户贫困户受益;2017年濛洼实施户用光伏电站30.175兆瓦,洪洼32.56兆瓦,20,910户受益,基本上实现了区域内贫困村和贫困户光伏电站的全覆盖,每个户级电站每年可收益5800元左右,村级电站可收益6万元左右。
电网运行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区域35千伏电网结构,新增偏远乡镇的35千伏变电站布点;进一步优化主干网架结构,缩短农村区域供电半径,提升装备水平和供电能力。逐步消除了供电“卡脖子”问题,供电可靠性得到提升,频繁停电现象明显降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
用电总量进一步增长。农村电网结构的优化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民营企业、集体经济、个私经济和生产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农村电力消费,释放了农村用电潜能,带动农村用电总量快速增长。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因低电压、频繁停电等电网问题引发的投诉明显降低;同时推动了农业科技发展和城镇化、美好乡村建设以及各项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电坚强、百业兴”群众得惠
在强有力的电力支撑下,当地特色产业日益兴盛。濛洼、洪洼蓄洪区水生蔬菜、优质水稻、耐水杞柳、特色水禽、健康水产和草食牛羊型牲畜等“五水一畜”产业脱贫项目得到大力发展。建成了地城南湖千亩稻田综合养殖基地、于集乡莲藕生产基地、郜台乡万亩适应性农业生产基地等。2016年,濛洼、洪洼共有6365户21,624人申报产业项目;2017年来,濛洼、洪洼共有900户2968人申报产业项目。这些产业扶贫项目将带动5216户贫困户18,282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农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拉动了农村电力消费,空调、电力排灌设施等销量激增,提高了百姓生活品质。以王家坝镇为例:2015年总供电量600万千瓦时、2016年供电量800万千瓦时、2017年1月~9月供电量达到800万千瓦时,其中居民家电负荷增长占到总负荷增长的70%以上。该镇主要的8个家电销售商场,在连续两年冬、夏旺季中家用电器脱销,售出空调1万余台,电磁炉2万余台。
2017年迎峰度夏期间,阜南电网经受住了高温大负荷的考验,与历年相比,在负荷迅猛增长的情况下,故障停电次数明显减少,首次实现未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得到地方政府充分肯定。
(本文配图由国网安徽省阜南县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