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沙会堂
□ 乔 静 张晋山
江苏省新沂市自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化医改试点单位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部署和“先行先试”的工作要求,完善政策措施,夯实基层基础,优化医疗服务,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本特征、卫生特质和新沂特色的医改之路。
尤其是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新沂市围绕构建人民满意的医疗服务体系,以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制度为抓手,创新管理机制,坚持民主、公开、择优原则,锐意推进,扎实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加强三医联动
强化医药管理
新沂市着力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按照医改有关政策要求,取消药品加成,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实实在在让利于百姓。同时适当提高手术费、护理费、医师诊察费等体系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收费,使医院收入结构趋于合理。3年来,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逐步降低到目前的30%左右。
在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新沂市按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改要求,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全市公立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逐步完善。市人民医院近年又实施结构化电子病历,门诊电子病历,手麻系统,合理用药药物点评系统,高值耗材管理系统,供应室追溯系统等一大批医疗管理系统,为科学规范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在加强医疗控费管理方面,新沂市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日间手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降低药占比、耗材占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抗肿瘤药品、激素类药品、临床辅助用药的管理。通过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医疗行为,全市公立医院门诊均次费用有所下降,出院病人均次费用增长幅度较低,社会满意度有所提升。
实施法人治理完善激励机制
医疗改革,公立医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进一步加快医院去行政化改革,新沂市着重以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核心,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医院中层管理人员由院委会成员与职工代表商议后择优聘任,职工由科室负责人按照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或双向选择的方式聘用。成立管委会、监事会,明确管委会、监事会和院长职责,建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
公立医院编制由单一审批管理转为审批管理、备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医院根据总额标准,结合单位实际,拟定人员控制数额和备案人员使用计划,报编办备案管理,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备案管理人员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与编内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原核定的事业编制基数不变,按原办法管理,编制空额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聘用关键岗位人员、骨干人员。今年3家县级医院符合编制备案管理条件的共499人,全部参加备案能力考试,合格416人,合格率达到83%。在备案考试过程中,纪委全程参与,全面监督,切实保证备案考试公平公正。目前,合格人员正在办理编制备案手续。
此外,新沂市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社会效益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向技术骨干、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倾斜,向重点岗位倾斜。
创新服务模式
确保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医改工作得失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新沂市大力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努力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和改革获得感。该市公立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信息化网络,开通网上医院,预约挂号、预约诊疗,实现多项自助服务功能,实现诊间付费功能,简化服务流程,病区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100%,A类病房>50%。开展移动护理,PDA应用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准确,信息化健康宣教寓教于乐,让病人乐于接受。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简化就诊、住院、检查、出院等流程,优化门诊服务流程,从导诊、导医、陪检、预约诊疗等环节入手,完善门诊综合服务台功能,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管家”式服务。推行“一医一患一诊室”模式,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权,为急危重病人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同时,新沂市还积极推行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建立复合型服务体系,提升后勤保障系统服务功能。一是服务外包,后勤保洁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外包给中标公司,由中标公司全天候提供服务,医院保洁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成立新医后勤服务公司,支持后勤部门如职工食堂、超市、后勤配送中心人员均由后勤服务公司聘用,实行岗位工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保证用工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