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成本监审和调查走向价格改革“前台”

2013年~2016年,国家发改委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

□ 本报记者 赵 薇

“作为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和农产品成本调查正逐步从价格改革的‘后台’走向‘前台’。”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就成本监审和调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2013年~2016年,国家发改委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覆盖电力、天然气、城市供水等垄断行业和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20多个行业,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

科学监管

新办法呈现八大亮点

孟玮表示,成本监审是政府制定或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是价格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企业成本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加强以自然垄断环节为重点的成本监审,为推进和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本世纪初,成本监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2002年年底,原国家计委制定出台《重要商品和服务成本监审暂行办法》,第一次在价格管理中提出成本监审的概念;2006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明确成本监审的范围和主体,统一成本监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从此我国成本监审逐步深入开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修订颁布《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更注重加强垄断行业监管、规范成本监审行为,标志着政府成本监管进入科学监管、制度监管的新阶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丁杰表示。

据介绍,新办法有8大亮点:明确成本监审是政府制定价格的重要程序,凡有定价权限的定价机关,依法制定或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前,均应按办法规定开展成本监审;明确成本监审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强调自然垄断环节及依成本定价的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应当列入成本监审目录,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价格;严格定价成本审核,从严制定主要成本指标审核标准,严格界定不得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项目;完善成本监审工作程序,促进成本监审规范化;发挥第三方作用,明确定价机关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或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参与成本监审,提高成本监审效率;提出逐步推进成本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成本监审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成本监审资料可查询、可追溯;实行经营者失信惩戒机制,将经营者不良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激发动力

企业更注重降本增效

“在中央层面,电力、天然气、铁路等重要自然垄断领域全面开展成本监审,将这些行业的成本纳入政府监管范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地方层面,主要以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成本监审。”丁杰用“从浅到深、从粗到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20个字概括近年来成本监审取得的成效,并用“立规矩、建机制,构建成本监审制度框架;挤水分、减成本,助力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强监督、促公开,有效提升定价成本监管公信力”3句话来概括成本监审采取的新举措。

“政府通过成本监审,逐步改变了以前消费者被动接受垄断行业成本费用的局面,使社会不再为不合理高成本埋单,使成本监管真正做到取信于民、维护消费者利益。”丁杰表示,成本监审还促进被监管对象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逐步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甚至不愿意接受,转向主动适应,更加注重内部挖潜、降本增效,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制度先行、大胆创新、形成合力”,浓缩了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开展成本监审工作的经验。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丁杰表示,成本监审之所以能够取得以上成效,关键在制度,只有科学明晰的制度才能规范有序地指导实践,才能化解矛盾、减少障碍。在此基础上,在监审方式与审核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借助第三方力量;广泛借用外智外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成本监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拓创新

构建理论和制度体系

在谈及今后成本监审和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时,丁杰提出了四个重点方向。

开拓创新,研究建立垄断行业成本监管理论和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垄断行业和价格改革新要求的成本监管理论和规则体系。同时,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行业监管部门和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推进成本监管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久久为功,继续加强重点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紧紧围绕自然垄断环节、重要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行业,进一步完善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垄断行业的成本数据库和专家智库,利用大数据并借助第三方力量,研究探索行业成本监审的审核标准,提高监审效率和专业性。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研究建立适应垄断行业成本监管要求的行业管制会计准则和成本核算制度。

加强分析,研究成本信息数据背后的规律。“目前我们建立了成本信息档案,如何研究分析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监审数据的内在差异及其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是我们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丁杰表示。

迎难而上,进一步加强成本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培训,提高监管水平和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效、精干、专业、公正的调查监审队伍,为做好新时代成本监审工作提供重要的人员组织保障。

丁杰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当时的国家计委就建立起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制度,这也是开展最早、持续性最好的全国范围经济调查工作之一。目前,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成本调查体系体现为5个“最”:网络覆盖面最广、核算制度最完善、历史资料最完整、成本数据最权威、社会效益最显著。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程行云透露,《农产品成本调查管理办法》现已修订出台,为更好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全国农业生产布局变化,动态调整调查品种目录;根据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动态优化调查样本;根据新时期农户特点,创新管理方式;顺应信息化趋势,推进调查全流程的信息化。

2017-11-08 赵 薇 2013年~2016年,国家发改委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07848.htm 1 成本监审和调查走向价格改革“前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