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国栋
盛世家兴,形咸共识,凫溪周氏六修宗谱,是我阖族大事,由衷欣慰,遵嘱谨撰此文,权为序。
国人对家乡故土的深情眷恋和归属,似乎完全不需理由。我的家乡江西莲花凫溪,是一个古老而典型的南方小乡村。明洪武1418年,公瑾第41世孙,始祖公仕能由庐陵河东石桥迁居于此肇基,历600年瓜瓞延绵20余代,衍五房裔4000余丁。印象中,家乡钟灵毓秀,水清木华,人文蔚起,除道路些许泥泞,环境洁褒,族人寓持虽不宽裕但亦安宁。我20世纪70年代在四房下田屋出生,在家乡度过了人生最皓明清纯的20年时光,至1992年上大学方离开。瞬别二十六载,那里的天空依然隽蓝,民风依然质朴,草木依然亲切,我对家乡之情感依然炽热。
家乡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我曾祖父周安生,英俊威武,系20世纪20年代南村区政府之秘书,民国初年能识字算个乡村秀才。1927年参加革命,翌年捐躯,英殒仅二十出四,遗下周岁独苗,由曾祖母肖氏秋莲于战乱年代拉扯长大,勉力维系赓火。曾祖父为国家荣光,新中国成立后名列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碑墙,我曾屡赴亲缅祭奠。每每恭瞻,都仰添崇情,陡增誓力。
家乡崇尚文韵,重视教化,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祖父周桃元,身形魁梧,幼年家境极贫寒,亦不忘饱览诗书,新中国成立前后上过数年私塾,1952年从乡村民兵脱颖,疾速走上公安和乡镇基层领导岗位,历任县公安局人事股长、治保股长,界化垄、路口派出所所长,高州公社社长。“文革”年代,因言辞刚直,被错划“走资派”,额荫烈士后代,例避数劫。然体况直下,尤限赴外就医,1967年在家乡迳施首例外科术败,次年罹世,殁年四十有二,撒手尚未成年之三子一女。
家乡崇礼厚德,弘品扬格,倡道勇担重任、无私奉献,敦请邻里互助互爱。家父周元康,束发志学期家道倏倾,迫携全家舟渡疾风骤雨,益锤坚强无畏气概、仁厚宽容本性。其自少气宇轩昂,遐任村支书,不论计划经济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都勤恳尽责,鞠躬尽瘁,竭力为改善乡邻生产生活条件蹄急奋发。尤盛德若愚,沉稳坚毅,处事公道,建树卓著,深得里庶厚赞。
家乡继世递延耕读报国传统,首倡学辈宗裔知书齐家、修身立德、志平天下,书香观念户晓,家谕深达人心。我家姊妹多,安身立命稍艰辛,然诸各均获父母净心滋育、潜默教化。悉先辈感召,我耳濡目染,颖性强愤,成绩颇佳。适逢农村生产体改,自小虽进学堂,但家中农活几乎样样俱做俱精。工不枉人,劳铸硕果,益致人生。时值国家大学教改,花费超低但越家限,大妹丽琴因此弃学志工,自小奔波劳累,今思尤歉。时光倏忽,及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效力近廿载,足遍中华,学著不息,敬报祖恩。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人是故乡亲。经年偶有还乡,都会带回家乡的腊肉,家乡的血鸭,家乡的米酒,以及对家乡的回忆。凫溪人喜食稻米与辣椒,观我火爆、刚正、执拗的脾气,也似乎确凿地承继了家乡的基因。于我而言,对家乡的那份深情厚感早已根植内心,不论身居何处,年岁流长,血液里总会涌淌一份割舍不断的故土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期我凫溪周氏儿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昂扬向上,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躬行仁义礼智信、忠孝勇恭廉之美德,牢记祖先遗训,传承家族文化,不忘家族精神,忘我追求,拼搏奋进,在各行各业各领风骚,达至更多功成。
衷愿我凫溪周氏家族根脉相连、薪火相承、源远流长、鼎盛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