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10月17日是我国第四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进展成就。
记者注意到,刘永富在发布会上连用了三个“前所未有”来概述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采取的措施前所未有。
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前4年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5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而我国自1986年开展大规模扶贫到2000年,每年平均减少贫困人口639万;从2001年到2010年,每年平均减少贫困人口673万。“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刘永富强调。
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刘永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挂帅、出征,走遍了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内50多次考察有30多次涉及扶贫,在河北阜平、陕西延安、贵州贵阳、宁夏银川、山西太原先后召开5次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反复强调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刘永富表示,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和政治局的同志都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给予有力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
在各地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刘永富介绍说,今年井冈山、兰考县等贫困县率先脱贫,还将有一批贫困县要宣布脱贫。“贫困县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数量上的减少,这也是一个新的成绩。”
消除贫困不留“锅底”
“与前几轮扶贫相比,这一轮扶贫有明显不同,就是不留‘锅底’。”刘永富表示,围绕这一目标,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按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分类施策的要求,出台了很多政策,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在组织领导上,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22个省份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832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从2015年到2020年,要保持稳定。从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抽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现在在岗的近百万人,累计派下去的已经近300万人。这些措施都是前所未有的。
扶贫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财政投入上,以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只有400亿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每年有30%以上的增长。省、市、县这三级扶贫资金也同步大幅度增长。现在,基本上实施“三三制”,中央800多亿元,省级600多亿元,市县600多亿元。
金融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码。现在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银行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县建风险基金”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3800亿元。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的扶贫龙头企业,中央银行发放扶贫再贷款,利率很低,2%左右给到地方,5%左右给到企业。
此外,地方债务也拿出一部分用于脱贫攻坚,这两年每年拿出600亿元。同时,整合社会资金,去年整合了2000多亿元,今年还会再增加。
在土地政策上,对贫困地区扶贫项目用地给予保障,允许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内交易。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虽然我们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刘永富坦陈,当前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因病致贫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地区和群体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此外,部分贫困群众存在“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
据介绍,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甘肃临夏、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刘永富直言,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贫困发生率比较高,基础条件比较差,6个省的贫困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5个省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
刘永富透露,中央正在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其他的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中。中央把这些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支持重点,加大资金政策和工作投入力度。各部门都要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大支持力度,省负总责解决辖区内深度贫困问题,即省里确定自己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
为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提高脱贫群众的“造血”能力,刘永富表示,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考虑建立长效机制,交叉同步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加强贫困村、贫困乡镇基层组织的建设,形成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甚至致富的组织领导力量。要用好外派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培养产业带头人。同时,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建设不走的工作队。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此外,在教育、卫生方面,通过完善医疗保障解决看病问题,通过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
“现在到了攻坚期,不让一个地区、一个人掉队。在做好这些重点地区脱贫攻坚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刘永富强调,目前,一些区域性政策是有区别的,但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政策基本上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