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社会公共服务松绑提效

按照国务院开展“放管服”的有关精神,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健康、养老和体育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做好监管和服务,并出台诸多措施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健康服务领域

监管和鼓励并重

目前进展情况如下:

今年5月,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改委研究起草并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支持社会办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着力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消除政策障碍,推进社会办医“放管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办医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市场准入的可预期性。推进医疗服务领域有序对外开放,引进优质外资办医,发展医疗服务贸易。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外资投资办医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核准事项。同时,提出制定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前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优化规范各项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简整合审批环节,积极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推广网上审批。

强化社会办医政策支持,切实为社会资本办医主体减轻负担。加强财税支持,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社会办医疗机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按规定免征增值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企业所得税支持政策。同时,提出合理加强用地保障的政策举措,根据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社会实际需求,有序适度扩大医疗卫生用地供给。

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简化优化审批服务。提出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时,将审核重点放在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上,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相关标准规范。取消无法定依据的前置条件或证明材料,严禁违反法定程序增减审批条件,相关规划和政策要向社会及时公开。不断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吸引境外投资者通过合资合作方式来华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积极引进专业医学人才、先进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模式。

严格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强社会办医全行业监管。提高诚信经营水平,营造公平环境。《意见》提出建立监管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着力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开展诚信承诺活动。鼓励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开展医疗服务信用评价。提高社会办医信息化水平,逐步将所有医疗机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监管。同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中涉及企业的相关记录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推进信息公开。

取得的经验和具体做法是:

放宽准入,着力打破社会办医领域“玻璃门”“弹簧门”。贯彻落实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登记注册和设置审批权限下放政策。甘肃省将床位100张以下综合医院、80张以下的专科医院和城市小型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权限调整到各区县。同时,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机构设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领域规划,切实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引导社会办医有序发展。福建厦门市明确对社会资本举办儿童、老年、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领域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调整范围及设置审批。

优化服务,落实社会办医公平待遇。优化审批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广东东莞市允许社会办医同时向卫生、工商、消防、环保等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对依法经营、服务行为规范的社会办医院,可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相关业务。江苏宿迁市社会办医申请医保定点服务实行先定后核、签约管理制度,双方签订协议后即可办理各项医保业务。山西太原市充分发挥社会办医在口腔、眼科等专科领域特色优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牵头建立医联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促进开放,完善支持社会办医政策体系。北京市发布社会办医系列指南,将全市医疗资源、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情况和政策管理要求等向社会公开发布,详细指导社会资本投资举办医疗机构。福建厦门市通过制定高端医疗服务项目专项管理办法,进一步吸引高水平、上规模社会办医项目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改革落实督查力度,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部门和地方意见建议。会同各有关部门营造有利环境,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对促进社会办医发展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有力推动政策落实。

养老服务领域

狠抓政策落实

目前进展情况如下:

2016年,国家发改委、民政部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17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对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审批流程,简化整合改造养老服务设施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消防、环评、产权等手续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着力降低社会力量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针对家政服务市场监督机制缺失、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提出研究出台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推进实施 “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建立中央补助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的省份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给予激励。

取得的经验和具体做法是:

狠抓政策落地,增强政策实施的力度、精度和实度。2017年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将对国办发91号文件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等重点任务分工,推动各地区及时制定配套实施意见,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并及时总结进展情况上报国务院。

配合民政部抓紧制定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要求各地研究制定整合改造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工作办法,推动建立覆盖养老服务行业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抓好《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的贯彻落实工作。推动有关部门签署家政服务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建立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相应纳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同时,指导各地健全完善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体育领域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国家发改委会同体育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督促地方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建立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赛事活动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将持续做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贯彻落实工作,建立季度调度机制,及时总结有效经验和做法,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2017-10-1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04766.htm 1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社会公共服务松绑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