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鸣
近年来,我国应急产业快速兴起并不断发展,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防灾减灾装备、防汛抗旱器材、反恐装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已达到近万亿元规模,已经形成产业化的客观基础。
而应急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制造等第二产业属性的行业发展,还将给包括应急物流、应急培训、应急科技、应急文化等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工信部发布的《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指出,到2020年,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重点。
随着国家对应急产业的重视不断提高,国内应急产业快速成长,同时也有效推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但当前依然存在着几大问题。
最大的难题是盈利模式。目前应急工作主要是政府来做,各地方需要的设备、系统和服务的数量有限,服务频率不高但投入巨大。如何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兴趣,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是个大问题。
新技术新应用要进入应急市场,还面临着技术稳定性以及标准等难题。很多新产品、新技术在应急领域应用标准缺失,另外新技术新应用标准与现有标准和规范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总体而言,发展应急产业是保障公共安全和推动经济稳增长的重大举措,未来应急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行业将是一个万亿规模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