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聚焦总目标 开创发展新辉煌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援疆办主任许斌
2019-07-24 02:23:43 来源:《中国改革报》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振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进,从封闭到开放,从温饱到小康,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援疆办主任许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自治区发改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基础补短板,新疆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许斌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经济基础薄弱。1955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为12.3亿元,1978年为39.07亿元。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懈努力,1985年、1997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大关。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201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99.0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1955年~1978年年均增长5.3%,1978年~2018年年均增长10.0%。财政日益发展壮大,2018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46亿元,比1978年的7.14亿元增长213.5倍。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前,新疆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服务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许斌列出一组数据,1955年,一、二、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4.4∶26.1∶19.5,1978年为35.8∶47∶17.2,2018年为13.9∶40.3∶45.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取消农村义务工和“五统一”,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粮食总产量由1955年的147.0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504.23万吨,增长9.2倍;棉花总产量由1955年的2.51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11.09万吨,增长202.6倍,占全国产量的83.8%;畜牧业持续发展,2018年肉类产量达155.45万吨、奶类产量达194.85万吨,分别较1978年增长15.1倍、36.1倍;林果面积1856万亩,林果产量1059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并初具规模。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煤电、水泥等行业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煤、电、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石油石化、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2018年,新疆纱产量182.24万吨,比1955年增长491.5倍,比1978年增长64.1倍;原油产量2647.4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803.7倍、6.5倍;原煤产量19,037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286.7倍、16.6倍;发电量3147.6亿千瓦时,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5721.9倍、147.7倍;钢产量1314.58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1990.8倍、191.5倍;水泥产量3525.63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2216.4倍、44.1倍;天然气产量321亿立方米,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36,476.3倍、126.9倍。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5.1%,数字经济规模达2800亿元,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顺应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城乡市场网络,开展“互联网+”行动,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主体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蓬勃发展。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97亿元,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518.1倍、144.6倍;接待游客突破1.50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2579.71亿元,4A级、5A级景区达到105家;拥有境内上市公司55家,居西北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5584.02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2.3%,连续4年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基础建设成就斐然

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新疆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据许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6万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的60%以上。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投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截至2018年底,新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53万公里,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55.2倍、7.8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578公里,国省干线通车里程2.9万公里,14个地州市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农村公路乡镇通达、通畅率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62年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2005年开工建设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2014年兰州-乌鲁木齐高铁开通,2019年6月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新疆进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截至2018年底,新疆铁路总里程5947公里,构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疆、衔接内地、沟通亚欧的铁路运输干线。

民航事业突飞猛进。1978年以前,新疆民航仅有区内航线9条,连接疆内10个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南北疆支线机场布局,航空事业发展迅速。2018年,新疆机场数量达23个,民航客运量达到3351万人次,货邮量19.18万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吞吐量达到2302.8万人次,是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

水利设施极大改善。新疆先后建设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使水库容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塔里木河治理项目结束了下游300多公里断流30年的历史,初步遏制了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大改善了下游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叶尔羌河防洪工程全面建成,千年水患得到根除。截至2018年底,全疆水库数量从1955年的3座增加到660座,水库总库容从1.02亿立方米提高到了206.21亿立方米,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过465亿立方米。新疆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778万亩,节水、节地、节约劳动力和增产效果明显;建成大小水厂1553座、水质检测中心90座,铺设输配水管道15万公里,工程覆盖1300万人。

能源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陆续建设了苇湖梁发电厂、乌拉泊水电站等一批电厂,填补了电力工业空白。改革开放后,新疆加强电源建设,不断扩大电网覆盖面。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建成环天山东部、环天山西部以及环乌昌核心区的三环网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提高。新疆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由1955年的2.32万千瓦扩大到2018年的8977.6万千瓦,增长3868.7倍,其中,火电、水电、风电、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377.2万千瓦、701.6万千瓦、1920.6万千瓦、978.2万千瓦;电网骨干网架形成“内供三环网,外送四通道”的网架结构。

信息通信方面,新疆邮电通信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施了高起点规模经营,大量采取高新技术,在很短时期内,使邮电通信能力迅速提升。先后建成了覆盖全疆的光缆干线,形成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信体系,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和跨世纪飞跃。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905亿元,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778倍、191倍。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