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聚焦总目标 开创发展新辉煌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援疆办主任许斌
2019-07-24 02:23:43 来源:《中国改革报》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振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进,从封闭到开放,从温饱到小康,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援疆办主任许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自治区发改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基础补短板,新疆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许斌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经济基础薄弱。1955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为12.3亿元,1978年为39.07亿元。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懈努力,1985年、1997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大关。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201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99.0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1955年~1978年年均增长5.3%,1978年~2018年年均增长10.0%。财政日益发展壮大,2018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46亿元,比1978年的7.14亿元增长213.5倍。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前,新疆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服务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许斌列出一组数据,1955年,一、二、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4.4∶26.1∶19.5,1978年为35.8∶47∶17.2,2018年为13.9∶40.3∶45.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取消农村义务工和“五统一”,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粮食总产量由1955年的147.0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504.23万吨,增长9.2倍;棉花总产量由1955年的2.51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11.09万吨,增长202.6倍,占全国产量的83.8%;畜牧业持续发展,2018年肉类产量达155.45万吨、奶类产量达194.85万吨,分别较1978年增长15.1倍、36.1倍;林果面积1856万亩,林果产量1059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并初具规模。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煤电、水泥等行业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煤、电、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石油石化、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2018年,新疆纱产量182.24万吨,比1955年增长491.5倍,比1978年增长64.1倍;原油产量2647.4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803.7倍、6.5倍;原煤产量19,037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286.7倍、16.6倍;发电量3147.6亿千瓦时,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5721.9倍、147.7倍;钢产量1314.58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1990.8倍、191.5倍;水泥产量3525.63万吨,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2216.4倍、44.1倍;天然气产量321亿立方米,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36,476.3倍、126.9倍。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5.1%,数字经济规模达2800亿元,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顺应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城乡市场网络,开展“互联网+”行动,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主体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蓬勃发展。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97亿元,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518.1倍、144.6倍;接待游客突破1.50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2579.71亿元,4A级、5A级景区达到105家;拥有境内上市公司55家,居西北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5584.02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2.3%,连续4年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基础建设成就斐然

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新疆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据许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6万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的60%以上。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投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截至2018年底,新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53万公里,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55.2倍、7.8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578公里,国省干线通车里程2.9万公里,14个地州市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农村公路乡镇通达、通畅率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62年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2005年开工建设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2014年兰州-乌鲁木齐高铁开通,2019年6月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新疆进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截至2018年底,新疆铁路总里程5947公里,构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疆、衔接内地、沟通亚欧的铁路运输干线。

民航事业突飞猛进。1978年以前,新疆民航仅有区内航线9条,连接疆内10个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南北疆支线机场布局,航空事业发展迅速。2018年,新疆机场数量达23个,民航客运量达到3351万人次,货邮量19.18万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吞吐量达到2302.8万人次,是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

水利设施极大改善。新疆先后建设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使水库容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塔里木河治理项目结束了下游300多公里断流30年的历史,初步遏制了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大改善了下游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叶尔羌河防洪工程全面建成,千年水患得到根除。截至2018年底,全疆水库数量从1955年的3座增加到660座,水库总库容从1.02亿立方米提高到了206.21亿立方米,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过465亿立方米。新疆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778万亩,节水、节地、节约劳动力和增产效果明显;建成大小水厂1553座、水质检测中心90座,铺设输配水管道15万公里,工程覆盖1300万人。

能源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陆续建设了苇湖梁发电厂、乌拉泊水电站等一批电厂,填补了电力工业空白。改革开放后,新疆加强电源建设,不断扩大电网覆盖面。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建成环天山东部、环天山西部以及环乌昌核心区的三环网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提高。新疆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由1955年的2.32万千瓦扩大到2018年的8977.6万千瓦,增长3868.7倍,其中,火电、水电、风电、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377.2万千瓦、701.6万千瓦、1920.6万千瓦、978.2万千瓦;电网骨干网架形成“内供三环网,外送四通道”的网架结构。

信息通信方面,新疆邮电通信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施了高起点规模经营,大量采取高新技术,在很短时期内,使邮电通信能力迅速提升。先后建成了覆盖全疆的光缆干线,形成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信体系,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和跨世纪飞跃。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905亿元,比1955年、1978年分别增长778倍、191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许斌说,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新疆城乡居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所有县级城市全部取消落户限制。2018年,新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9%,比1978年提高24.8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支持天山北坡经济带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地,有力带动和辐射全疆经济发展。

中央和自治区把南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将扶贫发展资金的80%投向南疆四地州,有力支撑了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1955年,南疆四地州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26亿元,1978年为10.9亿元,2018年达到2352.01亿元。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贸、外资体系。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5年多来,新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机遇、主动谋划、大力实践,扎实推动核心区建设,呈现出开局良好、行稳致远的发展态势,核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许斌对记者说。

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出台了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行动计划、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发布实施了“五大中心”等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了新疆参与中哈、中蒙俄、中塔合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核心区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坚持多路并举,建成了一批交通重点项目,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双向开放,着力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路港建设,全力加快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推进口岸经济带建设,经贸投资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亚欧博览会、境外新疆商品交易会等国内外展会成为国际产能合作重要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稳步扩大,特变电工、华凌集团、中泰集团等一批本土企业积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周边和沿线国家投资。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民心相通不断深入。

截至2018年底,新疆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新疆西行国际货运班列2166列;进出口总额由1955年的0.51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200.1亿美元,增长391.4倍,其中出口总额由0.2亿美元增加到164.19亿美元,增长820倍;新疆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73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

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许斌向记者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族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坚持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全面实施惠民工程,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元,到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764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4%,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强力推动城乡居民就业,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改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坚持就业第一,持续实施南疆四地州三年10万人转移就业计划,对少数民族“两后生”实行国家通用语言和职业培训全覆盖。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2016年以来,年均新增就业46.7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24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830.5万人次,年均转移就业276.8万人次。

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仅有1所大学、9所中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文盲率高达90%。70年来,新疆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大力实施内地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南疆15年免费教育等20余项教育惠民措施,学前教育全部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初高中未就业未升学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全覆盖。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由快速发展转向稳步协调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新疆幼儿园总数达7685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达到100%;普通小学3368所,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4%;初中935所、普通高中34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8所,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升学率99.35%,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99.3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97.30%;普通高等学校45所,在学研究生23,807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7.49万人。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加快建立全民医保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初步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卫生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质量、效率明显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实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15种大病集中救治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全覆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截至2018年底,新疆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4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2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4.3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19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839人;乡镇卫生院924个,拥有床位2.87万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6万人。

推动全民参保,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986年,新疆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运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自治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孤儿集中收养和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免费体检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018年底,新疆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4078.55万人,大病保险覆盖全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全疆共有45.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1.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援疆”注入强大活力

共促新疆繁荣发展

“援疆”是在“九五”期间提出,实施的是“干部援疆”,2005年实施“干部+经济援疆”;2010年党中央决定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实施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在内的全方位援疆。援受双方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援疆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支持建设了农村安居房、游牧民定居工程、就业、教育、卫生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大力实施产业援疆带动就业,广大援疆干部人才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有力助推新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1997年~2009年,援疆干部人才计划共选派4548人赴疆提供智力支持。2010年~2018年,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189.3亿元,组织实施12,409个援疆项目;选派援疆干部人才12,226人,柔性引进人才约7万人次,选派3.5万名基层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引进内地企业4400余家,带动当地就业近100万人次。

“回首70年辉煌成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奋发有为、团结拼搏,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把一个昔日祸乱相寻、积贫积弱的旧新疆,建设成了稳定和谐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疆。”展望未来,许斌表示,自治区发改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