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综述
2019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会现场
□中国改革报记者 何玲
□实习记者 孟佳惠
4月27日~28日,2019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在京举行。作为一场被誉为“信用界”的学术盛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实践者、参与者、研究者、见证者等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副司长张春在会上表示,当前全社会信用理念不断深化,信用元素不断融合,信用场景不断拓展,信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信用+”正在成为支撑更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总的来看,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迎来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全社会对信用建设的关注程度、接受程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令人十分鼓舞和振奋。”
作为第一个作专题演讲的嘉宾,张春的发言引起了现场许多嘉宾的共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已全面进入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信用已经融入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在哪?大家纷纷就这些话题畅谈了自己的意见。
“信用+”正在支撑更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不断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建设,创新推广城市信用分、加快场景应用、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我们致力于将杭州打造成为最讲信用的城市,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和行业创新实践论坛中,杭州市发改委巡视员姚伟明谈及杭州推进城市信用建设时满满的自豪感。
据姚伟明介绍,2018年11月16日杭州正式推出城市信用分,探索城市信用分与市场应用分芝麻分融合运用的创新模式,让信用红利普惠市民,增进群众的获得感。截至目前,1100万市民卡持卡人完成信用分认定,应用场景涵盖校园监审、公租房租赁、就医看病等七个领域,使用次数超过130万人次,累计惠民便企金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推广先诊疗后付费的信用杭州就医模式,实行多档分解授信额度,让看病付费实现了最多付一次,大大减少了排队缴费和来回跑的时间,提高了就诊效率。
与杭州信用惠民有类似做法的山东荣成,在基层管理中探索运用了信用手段。荣成市信用中心主任杨丰钊介绍说,“过去,在基层管理方面一直没有好的办法。现在,我市推动信用建设向农村延伸,在19万农村居民中实施信用管理,出台了荣成农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将群众参加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26项新时代文明活动纳入信用管理,给予一定的信用加分,将损害环境卫生、破坏公共秩序、不文明不道德等五方面47种不良行为给予信用减分,作为激励和约束的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借力信用,善治乡村,荣成尝到了甜头。据了解,目前荣成304个村居信用达到二级以上,70个村居降为B级以下,农村开展文明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群众6万多人次。连村里乱倒垃圾这类小事都用信用手段管理起来,群众的规矩意识和文明习惯正在逐渐养成。在城市社区的管理中,该市也借助信用抓手,把社区居民、楼长队伍、在职党员三群体纳入信用管理,调动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杭州、荣成的案例都在说明无形的信用,正在转化为有形的价值或者有效的管理手段。正如张春所言,目前,“信用+”正在成为支撑更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用+治理”。以健全红黑名单制度为突破口,加快完善联合奖惩机制,细化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红黑名单认定标准、奖惩流程和退出程序,依托各级信用共享平台,完善联合奖惩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动19个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一大批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失信问题。二是“信用+监管”。信用监管的基本理念是对高信用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减少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对高风险的增大检查频次力度,真正做到对诚实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三是“信用+普惠金融”。信用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打通融资微循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融合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创新开发“信易贷”等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四是“信用+民生”。信用已经深入生活、深入工作,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
信用的运用在不断深入,与之而来的规范管理问题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河南郑州市发改委财贸金融和信用处处长黄博和四川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吴雪松在谈及信用信息收集、应用、共享问题时都表示,希望能加强信用规范化管理,规范分级结果应用和信用信息使用,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对于下一阶段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如何发展,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匡乐成认为,应分为三个阶段着力推进和巩固,第一阶段主要是信用基础建设,第二阶段是将信用体系与社会经济运行体系进行联通,第三阶段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