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019-04-10 15:00:00 来源:本网专稿 

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

田东县油茶林成形于上世纪50年代,品种参差不齐、树龄严重老化,并且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没有树立起依靠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

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油茶林分属各农户,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基本上是人种天管、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全县油茶林“老、密、残、杂”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走访农户了解到,全县油茶林的干油茶籽产量不均,最高的亩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最低的亩产量仅为20公斤,甚至更少,全县现有油茶林低产林面积5万亩,占比达40.71%。

资金缺口较大,发展后劲乏力。油茶产业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油茶造林和低改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调查了解,新造林前4年投入资金约为2800元/亩,低产林改造资金投入也不低于2500元/亩,一般的间伐、修枝、施肥等低产改造资金投入不低于2000元/亩。目前,国家层面投入不足,加之地方财力有限,资金缺口很大。一些较有实力的个体或企业,经过几年的投入也已举步维艰,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

粗加工能力过剩,精深加工不足。目前,全县山茶油加工工艺简单粗糙,主要以简单手工作坊加工毛油为主,深加工产业滞后,产品附加值低。油茶产品加工多局限于常规食用油的水平上,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皂素提取等高端产品研发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科技支撑能力弱,带动作用不强。油茶产业是典型的全产业链产业,由育苗、种植、鲜果收购、毛油压榨、精炼、生物提取等10余个环节构成。尽管各地油茶市场行情如火如荼,但田东县油茶实际产能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匮乏是最重要的因素。许多油茶经营管理新技术、新方法、良种难以得到推广应用,企业缺少全产业链延伸所需的技术力量。

统一思想抢抓机遇

尽管田东县目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工作有基础、群众有热情、发展有前景,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未来可期。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坚持产业发展高标准定位。当前,国务院已将油茶产业定位为保障国家油料战略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都有了直接落地见效的政策,正向效应正不断释放。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把发展油茶产业提升到落实产业强县战略、助推脱贫攻坚、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政治高度,全方位、强举措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出台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为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建立油茶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及时制定调整目标任务并细化到年、到乡镇,将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纳入主产区乡镇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奖罚并举;建立部门联合推进机制,林业部门充分发挥主导协调作用,发改、农业、国土、财政、水利等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服务等工作;健全工作落实服务机制,从解决产业发展主要矛盾入手,谋划打造良种繁育、科技服务、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跟踪督导针对重点基地、专业村镇、骨干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尽早落地见效;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研究出台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优惠办法,形成杠杆撬动效应。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低产林改造,针对全县现存油茶低产林类型,分类施策,加强科研机构及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对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指导,在义圩、朔良、那拔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建设油茶林改造示范点,并扶持一批油茶科技示范户,为全县油茶农户学习栽培管理技术提供样板;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力度,把林业经营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重点生态工程、造林补贴、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中央和自治区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油茶林基地建设,培育建设一批上规模、有质量的新油茶产业基地;打造“田东茶油”品牌,推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真正把全县油茶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引领基地、基地带动大户和林农”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促使油茶籽等资源向加工龙头企业聚集,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实行集约化经营;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支持企业创新创优、联合抱团发展,整合本地油茶资源与企业,组建股份合作公司,以公司为招商引资平台,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产业链长、深加工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重点龙头加工企业,逐渐实现油茶精深加工和茶皂素、多糖、蛋白饲料等高附加值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助力打造油茶全产业链。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挂职扶贫干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