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医改 突出重点循序推进

2018-12-13 13:59:05 来源:本网专稿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重庆市作为中央编办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已在5家公立医院开展人员总量备案管理试点。总量内新进人员与原有在编人员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收入分配,以及养老、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待遇等方面同等对待。”周林说,编制与薪酬制度改革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按照“两个允许”要求,重庆市2017年在3个区县6家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基础绩效+超额绩效”模式,今年已扩大到所有区县54家医院和4家市属医院,试点医院职工人均年收入提高0.7万~2.4万元。

姚建红表示,在试点先行、探索创新的基础上,2017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益属性明显强化。同时,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多数省份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助补偿10%,医院内部消化10%,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目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已扩大到所有城市,全国面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6%。

此外,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组织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发展社会办医。

药价与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药品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突出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负担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药需求,基本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姚建红说,2018年,医改工作着力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不断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如审评审批制度更加完善,鼓励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完善药品境外临床实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价格改革持续深化,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建立市场主导的价格形成新机制;实行进口药品零关税,推动下调抗癌药的采购价格;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在对39种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开展谈判(平均降价50%左右)的基础上,又对1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国家谈判,平均降幅达56.7%。

此外,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同时,短缺药品供应得到保障,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确定500多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梳理139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绝大部分已恢复生产供应。加大儿童用药保障,将70余个儿童适宜品规纳入鼓励研发申报清单。药品流通环节日趋规范,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200个试点城市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促进加价环节透明化。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