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先查信用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

2018-09-12 10:35:20 来源:本网专稿 

抓联合奖惩促查询应用

创新编制三批联合奖惩措施清单

记者: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机制之一,在建设联合奖惩方面,威海是怎么做的?

王波:首先,在联合奖惩方面,我们建立了常态化信用查询应用机制。编制了《威海市级信用产品应用清单(2018年版)》,推动51个部门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299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中查询使用信用记录,并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初步形成了“办事先查信用”的社会环境。

其次,创新编制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和优化联合奖惩运行机制。打破分领域签署联合奖惩备忘录的常规做法,创新编制了联合奖惩措施清单,明确了16项激励措施和31项惩戒措施,并确定了具体适用对象和执行部门,在国家有关部委已签署联合惩戒备忘录的基础上,新增了交通出行、劳动保障、社会保障、海洋渔业、消防、城市管理等9个领域的严重失信责任主体,联合惩戒覆盖范围累计达40个领域。此外,基于“联合奖惩对象库”与“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库”两大基础库,采用“客户端/服务器”软件架构方式,在市、区两级开发上线了的联合奖惩应用客户端,仅需“选中奖惩对象—按下快捷键—选择奖惩措施—确认反馈”等4个步骤,即可完成从查询到反馈的全流程操作,形成了“发起—响应—执行—反馈”的业务闭环。

目前,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已经部署至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和51个部门的业务办公电脑,全国600多万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威海市发布的8408条“红黑名单”信息,全部实现系统内自动化实时查询和应用。通过实施联合奖惩,有2900多名失信主体退出了“黑名单”,有21家房地产企业在参加A级以上企业信用评价时被一票否决,对236个守信主体采取部门联合激励措施,对365个失信主体采取了联合惩戒措施,大力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社会信用环境。

抓创新试点促示范引领

积极推广“信用+工作”模式

记者:目前,威海市在信用建设方面还有哪些积极探索?

王波:我们目前积极推广“信用+工作”模式,按照“有信用承诺、有信用记录、有信用监管、有红黑名单、有联合奖惩”的标准,推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及公务员、会计等14类重点人群的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以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例,该局建成了威海市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平台,全市1628家工程建设企业和3638名执业人员信息全部实现网上可查询;制定了《威海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办法》,从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市场行为、劳务用工以及社会信誉等各方面,对房地产开发、施工总承包等建筑类企业连续开展了5个年度的信用等级评价,并实施差别化管理。其中,对A级企业实行激励机制,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创优评选等方面予以推荐,投标中给予诚信加分,并免予缴纳下一年度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对C级、D级企业则加强监管,D级更是列入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增加日常抽检频率。鼓励各区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在社区管理、中小微企业金融信贷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开展信用创新试点,将信用建设延伸到镇、村、企业等“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