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江苏省盐城市信用办副主任沈建国
□ 本报记者 岁正阳
地处江苏北部的盐城位于祖国的黄海之滨,这座古老又新兴的城市,从西汉因盐置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结合与时俱进的实践,铸就起跨越发展的城市之魂——“盐城精神”。
“‘十三五’期间,是盐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决胜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和沿海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机遇期,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助推盐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创新,构筑盐城‘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谱写新篇章。”近日,江苏省盐城市信用办副主任沈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完善机制强力推进
提升“信用盐城”发展活力
记者:现如今,盐城市信用建设工作成效日渐显现,具体是如何推进的?
沈建国: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信用盐城”建设的总目标,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深化改革、文明城市等重要内容,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组织协调机制健全完善。2009年,盐城市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并成立了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辖区11个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信用办。
二是规划设计科学全面。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盐城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十多个文件。明确了盐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有效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政府公信力。
三是信用信息系统建成运行。2014年9月,盐城市“一网两库一平台”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即“信用盐城”网、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截至2018年1月,“信用盐城”网点击量突破100万次,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归集了60个部门和11个县(市、区)信用信息1082类(项)2800多万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13.95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1.53万条,省市两级平台交换的信息达434万余条。盐城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信用查询服务窗口,近3年来累计为社会出具信用查询报告2000余份,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是信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盐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明确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第一批归集数据项的通知》等文件。盐城市信用办会同盐城市文明办制定了《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方案》《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会同盐城市编办制定了《盐城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会同盐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制定了《盐城市住房公积金单位信用认定与奖惩办法》,盐城市信用办制定了《公共信用信息查询管理暂行办法》《盐城市企业失信联动监管惩戒实施办法》等文件,初步形成了盐城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归集、应用、管理全流程制度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