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到付”尚需制度护航

2018-07-24 09:31:39 来源:本网专稿 

强化监管

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现在大部分快递员都会落实开箱验货流程,因此收件人在收到此类货到付款快件时,不用急着支付快递款,可以先将快件打开,如果信件属于诈骗材料,或者信件不是自己的,收件人完全可以拒签拒收。”顺丰、圆通、申通、百世快递企业相关人员均表示,如果收到类似信件,切勿轻信。

在日常生活中,网购者应该如何避免“到付快递”骗局呢?对于“到付快递”,首先应去核实快递的单号和来源,同时和家人朋友核实,是否是他们用自己的账号网购,信息明显是错误的快递拒绝签收,一旦拒收,骗局将无法完成。其次,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多位专家认为,“到付快递”诈骗的出现,是快递业个人隐私泄露、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的一个表征。抑制这类诈骗的蔓延,一方面有待快递公司进一步完善签收制度,加强用户信息管理,如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向当地邮政管理机构报告,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另一方面,也需加大对快递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快递业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从源头应对“到付快递”诈骗。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快递信用监管方面的举措。2017年,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快递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评定、应用和监督管理等进行了规定。指出信用信息通过公开、共享和查询等方式披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查询公开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的信用信息。今后,将为快递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实施快递业信用评定,对列入快递业失信名单的企业,将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惩戒措施。

在今年2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邮政局、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法制司有关领导就《快递暂行条例(草案)》相关问题进行解读时强调:“从制度上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障公共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特别是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对违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我国推进快递信用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快递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领头行业,已然成为我国推进诚信物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在物流领域开展的相关举措显示出国家对该领域下大力气治理的决心和态度。

如今,民众的生活已经与快递密不可分,安全、快速是消费者对快递最为关心的话题。期待随着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到付骗局”问题将逐渐销声匿迹,消费者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