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立体突围 先进制造实力崛起

2018-07-24 09:27:12 来源:本网专稿 

造飞机——从“打破封锁”到“自主研制”

7月12日,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46分的飞行,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进入密集研发试飞新阶段。

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型客机研制能力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让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为之沸腾。

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1970年8月,“运十”项目启动(又称“708工程”);1985年,飞行130个起落、170个小时的“运十”,填补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空白;之后,随着“运十”项目下马,导致国内航空制造业的断档和大量的人才流失;2007年,立项研制C919,历经10年的设计研发,C919大型客机于2017年5月5日在上海浦东圆满首飞,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C919大型客机项目总经理吴跃介绍说,C919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民用飞机具有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研制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过去“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错误逻辑,制约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发展C919大型客机项目,就是希望形成独立自主的研制能力,以此带动我国整个工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发展大型客机,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也必将成为一个潜力无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中国商飞公司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4.3万架新机中,将有1/5交付中国市场,价值1.2万亿美元。庞大的市场需求,将为我国的航空制造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待国产大客机拥有了批量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扩充生产线,后期订单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在吴跃看来,发展大型客机,还能带动新材料、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集群突破,有利于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

短短几天的调研,记者从中国轮船、汽车、飞机制造的发展,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主研发和创新突破,驱动中国制造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未来,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中国才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