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战旗飘在四川

2018-06-20 11:33:26 来源:《中国改革报》  

乡村振兴

战旗领创“郫都经验”

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地交界处的柏条河畔,“战斗的旗帜、坚强的堡垒”的标语十分显眼。沿着战旗村大型标识牌匾的柏油路前行不到200米,气势恢宏的战旗广场瞬间映入眼帘:

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电商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求知亭里,志愿者正在给村民照全家福;车道两旁,一排排川西风格的别墅型农居整齐排列,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自家门前悠闲地享受着春日暖阳。

家住战旗村1号院的居民余通贵,一家五口人住的是260多平方米的双层小洋楼,家里办的精米厂去年的收入虽不如往年,但也有50万元~60万元,加上土地分红等,全家收入至少上百万元。

与余通贵仅一墙之隔的居民柴建萍家,更是透露出浓浓的幸福感:租村里200多亩土地开办的花卉苗圃,去年纯收入有30多万元,在苗圃务工的30多个村民,每人的年工资都在3万元以上,家里五口人全都买了最高850元的医保,自己只交150元,其余都是村和镇上补贴。天天晚上村里都有广场舞,每年大年初一还有晚会,村上办的农民夜校给自己增添了不少技能,全家的吃穿用啥都不愁,还有奔头,真是太幸福了!

“这样的住户在战旗村还有很多。”杨勇说,战旗村的幸福指数早已达到了乡村振兴的标准。比如:农村美。战旗村的人居环境在全国来说堪称一流,家家户户都住的是3人户170个平方米、4人户220平方米、5人户260平方米的洋房别墅,而且旁边是花园、户户有车库;有着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集餐饮、旅游、酒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街区——“第五季香境”和“乡村十八坊”是战旗独特的风景。

农业强。全村现有蓝莓草莓种植基地300亩、有机蔬菜种植300多亩、特色花卉达900多亩、观光农业400余亩,全部实现了产业化和体系化,线上线下销售面向全国。

农民富。在战旗村,村民既是土地股民又是企业股东还是产业工人,全村的集体资产高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高出全区水平1993元。村办的杏鲍菇生产企业,年收入上亿元,每年能解决就业400余人。村里还给村民购买医保提供大部分补贴,给60岁~100岁以上的老人每季度发放300元~900元不等的补助金……

如此幸福美丽乡村,郫都区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核心是党建领航。高德敏说,近年来,在四川美丽新村战略统揽下,村支部以党建为核心,以文化为引领,建设坚强的村党总支,大力开展“大学生进农家”系列活动,并依托村民自治制定乡规民约,形成了友善淳朴、守望相助、开放包容的村风村貌。按照成都市生态优先战略,推进“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重现了“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关键是改革兴村。据介绍,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思路,战旗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旅游商贸服务公司等,以产权活带市场活,吸引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最大限度激发了兴村活力。

重点是产业富民。近年来,战旗村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先后集聚产业企业16家、吸纳就业1300多人;搭建“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引进“人人耘”网上种养、京东云创等项目入驻,催生订单农业、众筹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等,为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长效保障。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