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九尺镇探索场镇旧房自主改造新路径

2018-01-05 14:32:40 来源:本网专稿 


房款咋筹?

“自筹+借贷”有钱掏腰包 无钱找银行

59岁的赖洪荣,这次要建3层楼,共315个平方的新房。

“底楼租,二、三楼住。”赖洪荣告诉记者,她家一楼有3个辅面,每个辅面30多个平方。“就是租出去,一年也有2万元的租金。”

赖阿姨说,她家现在在开茶馆,1元1杯茶。等明年新房修好后,一杯茶就可以卖到三、五元了。看来,一切都如赖阿姨想象的那么美好,“只要住上新房子,就有了好日子。”

赖阿姨老俩口坐在床边,存折数了一遍又一遍,数目加了一次又一次,家里总共只有20万多一点。3层新房300多个平方,光算建筑成本也要30多万。

据了解,九尺镇观音泉巷项目规划用地2889.9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94.29平方米。根据“政府引导,居民主体”原则,政府已争取2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观音泉巷130余米街道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特色街区的风貌打造。

其中,基础设施改造内容包括:建筑主体外立面风貌改造、人行道铺装及绿化基础、水电气设施等。

毕竟,这是一次彭州场镇居民自发的旧房改造。“建房的钱,都须居民自己掏腰包。”颜孝政说,根据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户型规格,居民按照1200元/平方的标准,统一把建房款存入社区账户,由社区代管,每笔资金的出入须建房委员会所有成员签字确认。

还有10多万的资金缺口,咋办?缺钱的不光只有赖洪荣一家。

一般场镇改造的关键症结,同样困扰着观音泉巷的居民。政府和社区协调联系当地的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帮助建房居民拿到了最低息的贷款。据悉,此次观音泉巷旧房改造户总共低息贷款有156万元。

赖洪荣抓住这一机会,赶紧贷出了20万元,用于建设自家的新房。

在政府的财政专项资助方面,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和街区风貌改造,政府还为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买单”,协调居民旧房残值处理。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