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九尺镇探索场镇旧房自主改造新路径

2018-01-05 14:32:40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记者 何子蕊

跑了很多年,赖洪荣、李校俊、许存孝等27户观音泉巷的居民,终于如愿以尝,开始了自愿拆旧房、自主建新房的生活。如果不出意外,到明年四月,在四川成都彭州市九尺镇观音泉巷的社区居民,将如期住上川西民居式的独栋别墅。到那时,他们将既有新房住,又有生意做。

“几年前,我们就想修房子,经常找政府。”59岁的赖洪荣告诉记者,没有政策我们光想也没用,再加上少数人的阻挠,只有将就一天算一天。

住在摇摇欲坠的、曾经是前清地主家的老瓦房,27户居民决定新搞一块试验田:不等不靠,自主进行场镇改造。

意愿咋谈?

“主动+说服”住上新房子 就有好日子

说起改造旧房的事,今年61岁的李校俊没少费心。搞过房屋建设的他,心里不仅盘算着如何修自家的房子,就连整个观音泉巷未来建成什么样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以前没政策,也就算了。现在就连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了,再不动没有理由嘛。”李校俊告诉记者,他们几家人去找镇政府,打开手机请欧阳伟书记看十九大的有关报告,欧阳书记听完情况后笑着从办公桌上拿出了《九尺镇关于打造特色街区加快推进美食小镇建设的报告》。 “原来政府早就在谋化这件事了!”

“群众有了意愿,还必须统一思想。”社区书记颜孝政告诉李校俊,27户中还有1户没有提出申请,虽然可以参照“模拟拆迁”的办法强制推行,但考虑到是自主改造,“新房建设一个也不能少”。

观音泉巷的街房,基本上连在一起,动一家至少牵连左右两家,有的甚至关系到四、五家。“如果没有成立‘自改委’,让群众做主,恐怕再扯几年也建不成。”颜孝政说。

一开始,大部分人有建房的强烈意愿,但一部分人默默抵制。文德清的哥哥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住在县城,场镇的旧房修与不修,与他无关。他唯一关心的,就是赔他多少钱。毕竟,浙江温州、山西太原等地“‘拆迁农民’一夜变土豪”的消息,时而让他们白天都在做致富梦。

“千年等一回,群众的心情可以理解。”颜孝政说,几年下来,时间消磨了双方的锐气,经过多方说服,居民自主改造的意愿逐渐靠拢了。但修房的意见却多样化了:“街房的生意咋办?风貌需不需要统一?有没有文化广场?”参与的人越多,建房的意见也越多。

“自改委”成立后,梳理出居民的修房意见,提供给规划设计单位。“建筑效果图一公布,观音泉巷建筑委员会又提出了几条修改意见,公司都综合考虑了。”李校俊是建筑委员会的一员,不光规划方案要他们同意,就连比选施工单位、签订建设合同、采购大宗建材、监督房屋建设也由他们统一负责。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