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
就地取材建河堤
记者注意到,除底部亲水步道用混凝土浇筑外,整个河堤也用卵石堆砌。
为什么河堤也要用卵石堆砌?
“河堤用卵石堆砌,也是为了有效分解洪水对河堤的冲击力。并且,这些卵石都是就地取材,从成本上来讲并没有增加,但效果就好了很多。”宋勇介绍,“县委、县政府‘一地三区’建设目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要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于是,在研究花溪河圣母庙河道治理方案时,我们就摒弃了传统的堤防功能单一的建设模式,把它定位为皆具防洪、生态涵养和景观效应等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堤防。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效果。”
绿色、生态的理念也堤顶建设中得到体现。
笔者看到,堤顶与堤坡间约两米宽的缓坡绿化带将两者有机隔开。“不用铝合金防护栏,而用绿化带来进行安全隔开,更好地体现绿色、生态。”宋勇介绍,今后还将在绿化带栽种小灌木,以加强安全防护功能。”
因地制宜
留足绿地空间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洪雅河道整治工作长期坚持的原则。
在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整治行动中,有关单位(部门)组织施工方用卵石铺砌河床边沿、河岸及堤顶,保留原河道形态随弯就弯,并留足了生态绿地空间。像这样的方式,在圣母庙段就新建了“呼吸和床、生态护岸”4.13千米,清理河床3.03千米。该段整治工程按五级堤防标准建设,目前即将竣工,可防10年一遇的洪水,这些举措让该河段整治充分发挥了“提高防洪水平、改善水生态环境,新增水景观”等功能。
“这河堤修起了,不怕涨洪水,也方便了出行与亲水活动,增加了群众与游人散步、休闲的地方。”柳江镇两河村村民柳志祥与其他村民时时关注着工程的进展情况,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原来水很急,现在水变缓变清了,我们早晚都爱在河堤和亲水步道上散步、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