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洪雅县花溪河圣母庙段河道整治让生态回归

2017-08-02 14:21:27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记者何广丙

湛蓝的天空下,清清河水从苍翠群山奔流而来,在绿草点缀的河道激起层层浪花,卵石铺面从河床向河堤缓缓延伸,左岸绿化带已长出一片片茂盛草甸,刚刚整治过的右岸绿化带也呈现出团团浅绿。

这是7月28日上午,洪雅县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赏心悦目的一幕。而在以前,这里的河床还是狭窄多淤、杂草丛生、垃圾藏匿。

是谁让它灵动生机“会呼吸”?

7月28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呼吸河床”

保持原貌疏浚河道

在花溪河柳江圣母庙段长3.03千米的河道里,零星的石头突兀在水面,显得“杂乱”的卵石躺在河堤底部,任由绿草在它们中间生长。

“你看,现在的河床比整治前宽了很多。”该河段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宋勇告诉笔者,“在建设过程中,为充分体现生态和自然的理念,我们尽量保留河道内的湿地和大量的原生植被,把因多年冲刷形成的深坑进行了适当的回填,把水流湍急的滩头进行了削减,放缓了该段水流的速度。”

为什么不对河床和河堤护脚进行硬化,以确保水流的顺畅和提升河堤的抗冲刷能力?笔者试探性地提出问题。

“河床除引流作用外,还有对地下水的渗透作用,这就象一个人一样,要有呼有吸,才有生命,才有灵性。”宋勇笑着说:“鹅卵石铺就好处是明显的:卵石河堤护脚表面上看是无序堆放,但在这些石头下面,我们用重型机械对护脚进行了反复碾压夯实,确保了护脚强度,卵石又可以有效分散水流冲击方向和力度。如果按常规做法,用混凝土对河床和河滩进行硬化,虽然是最快速也是最便捷的处理方式,但对河流生物链和生态多样性是毁灭性的。”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