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南日报作者:王贤 李晓玉时间:2025-04-14
“走,去村里喝咖啡!”这句流行于年轻人口中的邀约,在今年清明假期的定安有了鲜活的现实映照,变成了一场乡村休闲消费的火热实践。
清明期间,定安县南丽湖片区的湖畔咖啡店前,停车队伍近500米,店内更是座无虚席。主理人韦泽雄难掩喜悦。据统计,清明期间全县乡村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30.03%。香草田园共享农庄和新推出的香村书屋更是成为热门打卡点。这一现象背后,是“村咖”在定安乡村的蓬勃发展。
在海南,“村咖”正以燎原之势在海南乡村落地生根,开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的乡村变革,引领着乡村振兴的新风尚。
村咖之“热”,重构生活美学的乡村新范式
“村”代表着自然质朴与宁静,“咖”象征着精致与时尚。二者的结合,这种“碰撞而生的新场景”带来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新奇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
在文昌高隆湾,“前门铺里”咖啡有着浪漫的海边风光和温馨的氛围;在万宁日月湾田新村的“春山入簾稻田”咖啡厅,依托稻田景观,为游客带来别样的田园咖啡体验……
这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它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处可以放慢脚步、放松心灵的栖息地。
“村咖”的走红并非偶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被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碎紧紧束缚,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然的向往愈发强烈。“村咖”带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裹挟着醇厚的咖啡香,将“诗和远方”具象化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抛开工作的烦恼,放下生活的重担,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松弛感”。
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一种对自然、对乡村价值的重新认知与尊重。“村咖”不仅是一个提供咖啡饮品的场所,更是一个集文化交流、情感互动、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互动,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生活美学。
这种乡村生活美学不仅仅体现在环境的营造上,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中。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乡村的魅力与价值,激发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村咖之“兴”,驱动经济发展的乡村新动力
当然,“村咖”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一杯香醇的咖啡,它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新引擎。
“村咖”为创业者开辟了新的赛道。在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大量咖啡品牌加速下沉的当下,传统咖啡经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村咖”为创业者另辟蹊径,可以以乡村独特自然资源为依托,凭借较低运营成本,打造出以“景”取胜、“山水”做文章,极具差异化、个性化竞争力的咖啡经营模式,为咖啡产业开辟全新赛道。
“村咖”还为不少“新乡村人”带来返乡创业机遇与别样生活方式。不少从大城市辞职奔赴海南乡村开“村咖”的年轻人,在此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在享受乡村宁静生活的同时,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村咖”为消费者创造了新的场景。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或许并非首要考量因素,更多的是为能够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感受那份宁静与惬意。
“村咖”还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模式,叠加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吸引更多客流。越来越多“村咖”成为网红打卡点,把“流量”变“留量”。在这里,游客既能品尝咖啡,又能欣赏乡村美景,还能购买当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多元化消费体验极大满足了游客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当然,“村咖”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屯昌枫木镇大葵村,南熙咖啡(木色湖店)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家坐落于木色湖畔的特色“村咖”,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资金,精心构建起企业、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紧密相连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经营收益分配上,秉持着共同富裕的理念,与村民达成共同分红的模式。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得以显著壮大,另一方面,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村民不再成为“局外人”。谈及未来,屯昌南熙咖啡(木色湖店)目标清晰,致力于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进一步拓展乡村就业空间,让更多村民能够参与到“村咖”产业发展中来,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村咖”走红,还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示范。咖啡作为“万物跨界”的好搭子,“咖啡 +非遗”“咖啡 +文创”“咖啡 +民宿”等多元模式不断涌现,将乡村的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相结合,传播乡村本土文化。
此外,“村咖”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以“村咖”建设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串点成线”,将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除了品尝咖啡,游客还可以参与农耕、采摘等丰富的乡村体验活动,全方位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村咖之“思”,探寻长效发展的乡村新路径
“村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热度的上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淡旺季之分,客流量不稳定,人气提升乏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避免“村咖”陷入“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竞争泥沼,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与提升。要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充分结合当地村落的生态、人文、景观等,打造具有特色的“村咖”。
澄迈县福山镇的“村咖”,就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的咖啡文化和种植基础,将种植、加工、品尝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打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咖啡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成为“村咖”特色化发展的典范。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咖啡 +”服务链,加强与周边产业的联动。通过提供特色餐饮、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开展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等多元化服务,丰富游客的消费体验,提高“村咖”的附加值。
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明确受众、精准定位,通过挖掘更加多元的乡村文化、乡村价值,将其融入“村咖”之中,从典型的群众宣讲品牌中“借流”,打造“村咖+小英说理”“村咖+大昌叔小屯妹”“村咖+‘亲加奔’”等方式,讲好具有本地乡村特色“村咖”故事。让“村咖”不再是一个消费场所,更是一个乡村文化交流的阵地。
同时,政府部门在“村咖”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为“村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还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此外,海南得天独厚的咖啡产业基础,也为“村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万宁兴隆等传统景区的乡村咖啡馆则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创建共享农庄等新型业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壮大“村咖”队伍。
最后还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从交通、环境、住宿等方面入手,留住游客的心,提升“村咖”的口碑和竞争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村咖”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产业业态,为乡村消费场景的打造和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从“村咖”出圈的现象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与美好前景。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杯散发着馥郁香气的“村咖”,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投身乡村建设,共同谱写海南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