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科技集团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是内蒙古众多氢能产业项目的代表。这一项目不仅是落实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的实践,而且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本地消纳,为地区经济构建了绿色增长新引擎。
□陈学谦
7月8日,随着一辆满载绿氨的罐车缓缓驶出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奔赴市场,全球规模最大的零碳氢氨项目——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打造的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
绿色氢氨,就是未来的“新石油”。它在多个产业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推动众多行业实现碳中和。“绿色氢氨醇对化工、航运、钢铁等行业的脱碳意义重大,远景在赤峰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新石油’产业基地,将会捕捉戈壁滩上丰富的风和光,转化成绿色燃料来驱动世界。赤峰的‘新油田’将会为人类的绿色新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远景董事长张雷在项目投产现场表示。
“领跑”全国绿氢项目建设
2024年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技术研发、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生产要素保障等5个方面系统性地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11月,内蒙古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建成绿氢产能3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远景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是内蒙古众多氢能产业项目的代表,其依托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和绿氢全栈技术能力,将波动的可再生能源就地转化为稳定、高价值且易于储运的绿氨,打造了“新石油”供应枢纽。这一项目不仅是落实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的实践,而且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本地消纳,为地区经济构建了绿色增长新引擎。
“目前,内蒙古在绿氢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远景能源氢能总工程师张健介绍,选择赤峰投建氢氨项目,原因之一是因为内蒙古较早出台了包括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等六类市场化政策,让风光产生的绿电可以直接跟负荷对接。
目前,该项目一期配套143万千瓦风电光伏及680兆瓦时储能系统,年产绿色合成氨32万吨。项目采用电解水制氢工艺,由工厂附近的上百台风机与数百兆瓦光伏板供电,经上百台电解槽生产氢气,再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和氢气转化为绿色合成氨。
在投产现场,日本丸红株式会社能源化学品部门化学品第一部烯烃第一课长岡田圭太郎表示,远景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能转化为稳定绿氨的技术能力,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最大痛点。“我们已经与远景签署长期采购协议,从2026年开始将赤峰生产的绿氨销往亚太市场。”
绿氨是未来能源重要形态
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发布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目前全球航运、航空、钢铁、化工等领域是零碳转型的深水区,显著落后于既定目标,这背后原因是绿色氢氨醇及衍生品成本过高导致的供给不足。而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技术、工艺转换成绿氢是解决工业与交通领域脱碳的关键手段。
作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深知未来走向碳达峰,需要减少煤、天然气、石油的消耗,绿氢可作为重要的脱碳能源;走向碳中和,需要捕捉二氧化碳使之和氢结合,变成绿甲醇和可再生航空燃油等绿色燃料。
“绿氨是未来能源的重要形态,更是当下即可大规模落地的零碳解决方案。”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能源氢能市场产品线总裁郁峰表示,远景开拓了一条对绿氨成熟应用的路径,不仅找到了很好的市场应用,而且极大地助力交通、能源、化工、钢铁领域深度脱碳。赤峰项目的建成投产,向全世界展现可再生电制绿氨的经济性和商业价值。
“远景已掌握了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制氢装备及绿氢零碳产业园等核心技术,致力于通过系统技术创新解决成本挑战,让‘新石油’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新电网产品平台总裁黄志勇介绍,赤峰项目的解决方案是把风电采用“增量配电网”或者“微电网”的模式形成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全离网运行,然后把绿电转化为绿氢,进一步转成氨,再通过氨罐完成运输。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转成甲醇和可持续生物航油,便于储存和运输。“这就意味着用绿氨介质,可以把绿电在全世界进行调动。”
抢占绿电绿氢发展制高点
赤峰是内蒙古清洁能源大市和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既可以利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又可以通过渤海湾使绿氨产品经由海运供应国内外广大地区。目前,赤峰正重点推进三大新能源工程,即总装机800万千瓦的大型风光基地、400万千瓦的防沙治沙与风光一体化项目,以及1500万千瓦的市场化并网项目(涵盖源网荷储、风光制氢和园区绿电)。全市计划年底实现新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
为有效消纳绿电,赤峰一方面加快绿电直连落地,依托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锂多金属矿推动直连项目,巴林右旗已开工400万千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另一方面,赤峰也正全力建设绿氢产业。
赤峰近年来积极推动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天猛表示,赤峰远期目标是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将全市的绿氢、绿氨、绿醇产业打造成为千亿元的项目投资、千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和千亿级的氢能经济生态圈。
赤峰市能源局局长王伟东介绍,全市正重点推进包括远景152万吨零碳氢氨、中能建13万吨绿氨、中广核20万吨绿醇、天合光能50万吨绿醇等8个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力争当年核准、当年开工,确保年底绿氢、绿氨产能分别达到6万吨和32万吨。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目前欧美日韩众多经济体都在打造以氢为基础的能源体系,绿色氢氨成为目前全球碳关税背景下最具竞争力的载体之一。
据了解,远景将以赤峰基地为基础,搭建国际领先的绿氢产业化应用研究院,深入研究高效水电解技术、动态合成氨技术、绿甲醇工艺、氨裂解制氢及氨透平发电等有关技术,逐步形成以绿氢为中心的氨醇联产大型生产基地。聚焦核心技术的同时,远景还深挖绿电制氢产品应用场景,吸引了慕帆动力等企业入驻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投资氨透平发电测试和验证基地,形成了属地化的绿电制氢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