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5:00:49 来源:中国改革报编辑:王小义

□本报记者付朝欢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同比5.2%。

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他用四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稳”的态势持续。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来看:增长稳中有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都在5.0%~5.4%区间波动,基本平稳。物价低位运行,也基本平稳。今年以来,有几个月CPI同比下降0.1%,但是6月CPI由负转正,增长0.1%,6月份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7%。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进”的步伐坚定。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各个地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数据来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取得新的一些成绩。

“新”的动能累积。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新动能在积聚。

“畅”的循环改善。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从统计数据看,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经济运行在改善,上半年,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旅客周转量增长4.9%。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

内需尤其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被称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1.2%。“可以看到,内需尤其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盛来运说。

“今年消费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盛来运介绍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逐季增长。

盛来运总结,上半年消费有六个特点:一是服务消费加快;二是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三是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四是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五是“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六是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

“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盛来运认为,下半年消费增长是有支撑的,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下半年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已经在陆续出台,各地也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促消费。同时考虑到,我国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兼具市场规模优势,城乡差距较大,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对下半年的消费,我们仍然充满乐观预期。当然我们也深知,消费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相关政策举措都在继续推进。”

对于上半年投资增速有所波动,盛来运回应称:对投资增速的变动要全面来看待。其一,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建筑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扣除物价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基本稳定,而且投资结构在改善。其二,投资增速波动和小幅回落,既有现实因素,也有深层次原因。现实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价格下行、企业竞争加剧,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从深层次因素看,发展方式在转型,新旧动能在转变,传统产业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会加大投资增长压力。其三,投资增速放缓不意味着投资空间收缩,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投资潜力非常大,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成长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新质生产力继续在加快培育和成长。”盛来运从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现在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据相关部门统计,1~5月份,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一批创新成果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1~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数据也是生产要素,各个地方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这个比重与发达国家比,也是比较高的。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为代表的“新三样”都是绿色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长超过30%,锂电池增长达53.3%。

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实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尤其是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都在积极对接“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支撑

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的走势,盛来运称,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

盛来运列举出三方面支撑因素:

一是上半年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和成效,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强大韧性,这种发展态势会得以保持。

二是多年来高质量发展大势和实践,凝聚了共识,积累了新动能,推进了经济再平衡,提高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国内外形势倒逼经营主体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生产来看,服务业经过多年转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提升。三次产业中,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从先行指标看,近几个月服务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从需求来看,下半年在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消费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会继续显现。从出口来讲,我国实行多元化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贸易格局,对单一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已降到个位数。从新动能发展来看,新动能继续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三是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将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丰富,也在加强政策储备,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出。

“基于以上的这些支撑因素,我们判断中国经济下半年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也是众多国际机构和投行对中国经济持乐观预期的理由。”盛来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