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5:24:45 来源:本网稿件编辑:张晶

改革网讯  近日,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行。会上,环境记协主席刘友宾致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作主旨演讲,与会理事会员就进一步做好水生态环境报道做了深入交流。

刘友宾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回顾我国环境新闻报道走过的历程,水环境报道一直是环境报道的重点领域。他希望媒体记者们密切跟踪水环境治理思路的新变化,探索规律特点,为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张波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在“系统、协同、双赢”和“精准、科学、依法”等方面下功夫。新时代,要努力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系统治理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转变;从单一目标、单一部门、单一区域为主,向多目标、多部门、多区域协同推进、共商共赢转变;从较为粗放的环境管理向精准科学依法转变。

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昊就北京亮马河治理做了地方经验发言。他表示,亮马河沿岸的商业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已成为北京旅游消费的新亮点。亮马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再次表明,“生态价值转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生态治理深度联动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推动环境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证明了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了《碧水之路》报告的主要内容,详细分析了多元参与在水污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希望我国继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加快建立更加立体的水环境监测平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晓明介绍了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他建议,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低碳、绿色园区转型,借鉴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开展风、光资源的综合利用。(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