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唐山市路南区残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心心向党助残逐梦”品牌,通过党员的“微行动”有力托起残疾人的“大幸福”。
聚焦“微关爱”服务升级更暖心
数字化赋能“温馨居家托养”。根据重度、一户多残以及地震截瘫等特殊家庭残疾人的实际需求,运用“互联网+”智慧助残云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和服务状况实时跟踪。先后为全区80余名重度困难残疾人提供4大类26项订单式服务,并为426户老年残疾人提供“六助”服务。
路南区残联主要负责同志到稻地镇困难残疾人家中了解情况
政策性兜底困难救助。在全市率先创新性地出台了《路南区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将低保、低收入重度残疾人以及双残家庭因病导致生活暂时困难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根据其医疗费用情况,分别提供3000元或1000元的资金救助。截至目前,已审核并发放临时救助金共计23万元,惠及126名困难残疾群众。此外,还将基本康复精神类残疾人服药救助标准,在全省每人每年500元的基础上提升至1200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精神类残疾人服药难的问题。
常态化推进访视帮扶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爱在路南、助残暖冬”访视慰问活动,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先后筹措资金87万元,开展助残关爱行动100余场次,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6000余人次。累计向25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5.7万元,向12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发放助学金1.2万元。
聚焦“微服务”,便民利民更贴心
辅具适配足不出户“网上办”。依托唐山市辅具服务互联网APP应用平台,残疾人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点单”,由政府“买单”,辅具即可送上门适配到位,充分满足了残疾人辅具适配个性化需求。截止目前,共申领辅具546件,按政策享受财政补贴共计31.6万。
残疾人朋友正在友谊街道辅具器具改革体验中心体验下单
残疾评定不出家门“医师办”。积极组织残疾鉴定医生,为有办证需求且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残疾鉴定服务,累计为425名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
互助帮扶不出网格“我帮办”。以示范性“残疾人之家”为阵地,创新构建了“一会一家一队”基层组织模式,依托134个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全面提升“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组建了134个“关爱我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微心愿·我帮办”互帮互助活动,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1200余人次。2021年10月,路南区“网格+”助残模式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聚焦“微帮扶”,就业创业更安心
建强基地促就业。积极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参与助残项目开发,依托近3000平米的“点爱汇”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先后与11家企业达成来料加工合作关系,主动承接并开发手工插花、手工编织、手工香皂制作等9个就业项目,累计为企业推荐残疾人就业430人。
唐山“点爱汇”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的手工坊成为残疾人的就业窗口
授人以渔促增收。健全完善“培训+推介+就业”体系,先后开展手工编织、剪纸、电商直播等项目培训13场次,年均职业技能培训400人以上。针对市场化用工需求,开展个性化“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已有16人成功上岗就业,残疾人月收入从2200元至6500元不等。
巧手致富促创业。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扶持路南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业的意见》,21名残疾人获评市级“创业之星”称号。充分挖掘残疾人中的能工巧匠,成立“博爱手工坊”和“汇爱残创手工坊”,鼓励残疾人研发企业专属定制伴手礼项目,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累计销售“唐山博爱”残疾人非遗手工作品5000余件,实现了残疾人手艺变收益的目标。
聚焦“微志愿”,惠残共享更舒心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发起成立“有爱无碍、助残同行”扶残助残党建共建志愿者联盟,40余家爱心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助残帮扶志愿行动。联盟已建立136支志愿助残服务队,拥有在册志愿者1389名,累计开展助残志愿服务900余次,受益残疾人达1100余人。相继举办“关爱折翼天使、助残同心同行”等公益活动30余场,获得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先后60余次宣传报道。
路南区残联在尚明社区开展励志宣讲暨关爱服务进社区活动现场
依托助残文艺志愿者队伍,成功打造“悦享惠残”文化品牌,通过举办运动会、书法摄影大赛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等荣登中央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助残事业的影响力。
(刘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