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雪
近日,为落实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和开展利用征订教辅购买校服牟利等问题专项整治部署会精神,各省市陆续召开了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座谈会。校服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它折射出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着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在各地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中笔者发现,校服采购环节越复杂,越容易藏污纳垢。要警惕可能潜藏在校服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阴霾,共同守护校园这片净土。
笔者发现,一些地区校服采购要求先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报备审批,然后才能进行采购。甚至一些地区按照合同约定生产出来的货品,需要先报备审批同意才能发货。还有一些地区招标以“中小企业优先”“某大赛获奖优先”“某某认证优先”的名义设定一系列歧视性条款。
实际上,校服采购这件事原本可以很简单,“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以上海校服管理为例,充分遵循市场规律,主张家长投票选择经过市场验证的行业头部品牌。在近几年的校服质量和满意度调研中,上海的合格率和满意度均接近100%,确保了学校、家长、学生各方满意。
校服阳光采购其关键在于厘清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委会的职责、角色和定位,并确保各方各司其职。作为校服采购的主要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行政思维,在校服采购监管中发挥“指导”和“监督”职能,将校服采购决策权归还给出资采购人,建立评审专家库、监督采购流程,并建立诚信体系和“廉洁黑名单”“质量黑名单”制度。学校落实组织和管理职责,组织家长委员会制定采购纪律、提出校服款式建议、组织供应商展示和票选,以及公示采购流程。家委会和家长应发挥主体地位,参与采购全流程、传达信息、投票决策,让校服采购流程成为学生一堂生动的全过程民主课。
此外,作为校服生产企业,应以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坚持阳光、民主、透明、公开,坚持不做桌子底下的交易、不是合法合规的利润一分都不能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守护校园的风清气正,纯净校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