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11:13:32 来源:改革网编辑:王小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河南省鹤壁市建市66年的历史进程中,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抱定“桌子上也能唱大戏、小城市也能有大作为”的信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从推进“三线建设”,到“创办鹤壁新区”,从“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市”,到“构建新型产业基础、构建新型城市骨架”,从“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到“建设品质‘三城’”,从“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到“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了产业由“单”变“多”、城市由“小”变“大”、环境由“黑”变“绿”、百姓由“穷”变“富”的精彩嬗变。尤其是2022年7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鹤壁落实省委十大战略的第一战略,贯彻最有力、特色最鲜明、走在最前沿,寄语鹤壁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振翅高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让全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2022年9月,河南省委、省政府继2019年之后,再次为鹤壁量身定制支持政策,出台《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要求鹤壁市“聚焦聚力、乘势而上,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这既是对鹤壁“以新提质”探索的充分肯定,也为鹤壁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鹤壁高质量发展已进入从“试点”到“示范”、“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鹤壁市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不断夯实、条件不断优化、潜力不断释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从全面起势到整体成势、再到迈向胜势,结出了累累硕果、绘出了恢弘画卷。

一是锻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引擎,创新驱动迎来了由关键变量到最大增量的嬗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既要讲硬实力,也要讲软实力,更要讲核心创新力。近年来,鹤壁聚焦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2015年入选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到2021年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再到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历届鹤壁市委、市政府持续在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源等关键要素上发力,鹤壁科创新城成势见效,河南省科学院鹤壁分院、河南省社科院鹤壁分院正式运营,墨子实验室鹤壁基地、淇河实验室加速推进,神农种业实验室首家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落地鹤壁……截至目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3家、142家,“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产业转型实现了由立柱架梁到脱胎换骨的嬗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鹤壁提出的“四优三新”,符合“优”和“新”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成链成群。鹤壁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为打破“一煤独大”的困局,鹤壁从上世纪80年代着手布局镁、电子产业,到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产业,再到近年来“无中生有”发展数字经济、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等产业,成功引进华为、航天宏图、龙芯中科等35家头部企业落地,“女娲星座”首发“中原1号”等4颗卫星成功组网,天章卫星智造基地正式建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三年全省第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工作2次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楼阳生称赞鹤壁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性,区域发展迎来了由全域统筹到深度融合的嬗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要发挥鹤壁在豫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2023年11月,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鹤壁等豫北3市签署《共建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力构筑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空间,为全省区域协同发展作出了示范、打造了样板。近年来,鹤壁坚持全域统筹、区域协同、一体联动,先后向南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向东规划科创新城,向北管理渤海社区9个村,创新“三山”统筹和“三区”协同机制,推进鹤淇一体化、鹤浚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形成了产城融合、以城带乡的良好局面,市区建成区面积突破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保持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市。

四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含绿量,生态建设迎来了由补短补弱到提优提质的嬗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鹤壁认真践行总书记“两山”理念,对鹤壁市生态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肯定。近年来,鹤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到本世纪初在全国率先发展循环经济,再到新时代开展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推动绿色转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淇河鹤壁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提名案例、全省唯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0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47%,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宝山经开区成功入选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典型案例,鹤壁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中国美丽城市”典范等称号,实现了从“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

五是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软实力,营商环境迎来了由出新出彩到示范引领的嬗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要下实功、出实招、办实事,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让企业家安心创业、科学家专注创新。近年来,鹤壁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举措49项,设立13只、总规模超47亿元的科创投资基金,鹤壁政务服务评价连续四年河南省第二,“万人助万企”活动连续两年考核全省优秀,首创“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受到国务院表彰,连续四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三,企业满意度调查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市、全省唯一,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鹤壁“最亮名片”,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蓄了强大势能、培育了良好土壤。

六是把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脚点,人民生活迎来了由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嬗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楼阳生指出,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分配制度,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鹤壁建市之初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从修建学校医院、增设市场公园,到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从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到推进灾后重建、建设“一刻钟生活圈”,民生事业全面提质。2023年,鹤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3.2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026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万元、是建市之初的780多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河南省第五,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平安建设蝉联全国最高奖项“长安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新的时代孕育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引领新的实践。鹤壁市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鹤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