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 记者李宏伟报道 4月8日,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挂牌仪式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举行。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詹福瑞表示,门头沟区作为“首都文化之源”,不仅存有北京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更在潭柘寺保存着中国佛教最完整的法脉传承体系,这种文化延续性与谱牒文化内核高度契合。
据介绍,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将重点推进四大体系建设:
一是文献数字化工程。计划五年内完成10万册家谱数字化,对接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对《钱氏宗谱》《孔府档案》等孤本实施高光谱扫描和纳米修复。目前已完成首批3200册明代家谱的数字化,其中包括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族谱《嘉靖萧江宗谱》。
二是跨学科研究矩阵。组建历史学、遗传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团队,通过GIS技术复原不同地方的移民路线,分析人口迁徙规律。
三是文化传承创新计划。打造“数字家谱”APP,提供智能修谱、3D祠堂重建等功能,让位于檀谷的谱牒体验馆运用全息投影再现宋代欧苏谱法,参观者可通过体感互动“参与”古代修谱仪式。
四是国际交流平台。计划与哈佛燕京学社合作,启动“海外华人家谱数字化工程”,完成旧金山天使岛移民档案的整理;拟联合大英图书馆举办《世界记忆遗产·中国家谱》巡展,展出相关珍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