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4:49:11 来源:本网专稿编辑:宋璟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甄敬怡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承上启下关键之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一词出现了16次,比去年增加了2次。今年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从2024年的“降低2.5%左右”到2025年的“降低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期目标的变化也彰显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完成节能降碳目标、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各地也在加紧谋划和落实。作为煤炭大省,“十四五”以来,山西一直加大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将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近日,山西召开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推进会,明确深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降碳工作迈上新台阶。

能源大省的改革试点探索

山西省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依靠大规模的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创新不足等特点。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山西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先立后破,持续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厚植绿色发展动能。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不断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地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1%,完成国家下达“十四五”目标任务的90%。

去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发展绿色转型,增强对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多次要求加强合同能源管理。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明确提出以合同能源管理为突破口,推动全省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每市选取2个~3个县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合同能源管理对山西省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山西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推手。据了解,近年来,山西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促进区域能量优化,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全省合同能源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特色示范试点项目,形成一套适合山西实际,可推广、能借鉴、易操作的模式。

破解“用能权与发展权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革新,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节能思路和方法。

运城是山西唯一的缺煤少煤市,但工业结构偏重,多年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消耗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2023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省的13.8%,单位GDP能耗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4倍,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排名长期位居全省第一,节能降碳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竣。

2024年,运城市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聚焦工业重点行业领域,积极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与重点用能大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开展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目前已推动30家以上工业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实施了100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节能降碳。

越来越多的实践样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比如,山西建龙钢铁通过大力实施熔盐储能工程、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13个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1.4亿元,每年节约标准煤1.4万吨标准煤。

稷山县是山西省南部重要的煤焦化冶产业基地,也是首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省级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但是,该县能源消耗大、强度高、需求旺盛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迫切需要通过开展试点工作降低能耗,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能耗空间。2023年以来,稷山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省能源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路径探索。

通过科学精准实施节能改造,稷山县谋划了总投资41.67亿元的大型节能改造和能量系统优化项目。目前,项目即将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据介绍,预计项目全部实施后,年经济效益约为9.6亿元,年可形成节能能力约3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5万吨。

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不仅是降耗增效的“金钥匙”,更是破解财政压力、激发市场活力的创新路径。一系列改革探索,为全省破解“用能权与发展权矛盾”提供了实践样本。

持续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需要省、市、县三级相互协作,也需要政、企、社各方共同参与。尽管山西省在探索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地方、单位对合同能源管理认识不足,节能服务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在资金和技术上遇到一些瓶颈。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真正把“让我做合同能源管理”变成“我要做合同能源管理”,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地区、单位,要根据试点申报书列出时间表、画出施工图,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节能降碳精细化管理;同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用足、用活国家“两重”“两新”等财政支持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统筹用好专项资金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会议指出,山西各示范县、园区和试点项目要加快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分阶段明确今明两年工作任务,确定年度节能改造行动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尽快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产品设备更新,确保形成实物工作量。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健全节能法规,完善有关政策。发布《山西省节约能源“十四五”规划》,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把好节能降耗“源头关”,严格项目准入。新修订的《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2024年10月,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山西省能源领域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加大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推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约束性指标。

在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5%的总体目标。当前,前四年进度目标符合预期,收官之年要继续努力。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还有赖于各地方坚定不移贯彻节能优先方针,释放积极做好节能工作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