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10:35:11 来源:央视网编辑:王小义

最近很多人都有一个感受,中国经济令人欣喜的新变化越来越多。今年特别是开春以来,从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到国产电影票房一路飘红,随着生产和消费两端共同发力,热情和信心也在不断生发激荡。有人感慨,中国叙事在变,世界对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认知在变。

听完两会3月6日下午这场经济主题记者会,对今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思路,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安排,提出了“四个加力”,即在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四个方面“加力”。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居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由此可见,内需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郑栅洁透露,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至3000亿元,不仅支持资金量增加了,支持范围也扩大了。近期,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很快将公布实施。这一系列举措都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到了一起。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的发力,内涵更丰富。今年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国家层面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就达到5万亿元以上。拟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达到7350亿元,比2024年多350亿元。在高质量推进“硬投资”项目谋划实施的同时,还将加大力度推动“软建设”政策落地见效,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郑栅洁在记者会上“晒”出了4张“急难愁盼”问题清单。

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造生产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郑栅洁在记者会上也提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技术突破在加快”“产业升级在加快”“动能提升在加快”这三个“加快”,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资金、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出重点举措。

宏观调控思路的着力点,还体现在更加积极的政策组合上。今年,国家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消费、区域等领域的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一致性评估。这些都向全社会传递出清晰有力的积极信号。

民营企业座谈会不久前召开,广大民营企业家反响热烈。据了解,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针对民营企业如何参与“两重”和“两新”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等政策进一步给予支持。今年,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还将在铁路、核电、水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吸引民间资本。

在记者会上,郑栅洁也坦言,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同时还面临国内需求仍然不足、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这些困难挑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都是能够克服、能够解决的。

“中国制度有优势、市场有潜力、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底气,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可以说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春光正好,干起来吧!

(总台记者刘颖吴昊丁雅妮刘柏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