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3:36:36 来源:改革网编辑:张海疆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记者明慧报道

“在2024年10月7日,北京城市图书馆荣获‘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这是中国首次荣获此项世界公共图书馆界最高荣誉。自开馆以来,北京城市图书馆共接待408余万位读者,其中三成读者来自通州,共举办活动4151场,线上线下惠及读者2166万人次。京津冀三地馆藏资源实现了通借通还,并支持送书到家。京津冀的读者使用京津冀三代社保卡,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可以享受借阅服务。北京城市图书馆为京津冀地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和图书馆运营理念提供了新的样本。”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作为“一核两翼”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翼,2月25日,记者走进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标,实地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以上内容是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做的介绍。

李念祖表示,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融合的新型文化综合体,她是零门槛、全年龄、全时段、免预约普惠共享的公共文化惠民的公共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超群的阅读环境和智慧可持续的创新底色,该建筑达到了中国 GBEL三星级标准,这是中国可达到的最高可持续发展标准。同时,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建筑拥有两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单体图书馆阅览室、世界首例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墙结构建筑。在阅览室中伫立的144根银杏树干,采用GRG包柱系统,柱身内藏有机电系统、消防水系统、强弱电管线等功能,集多种用途于一体;图书馆屋顶的837片银杏树叶,共包含126个采光顶,能自动调节阅读光线,同时安装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达960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万度。

李念祖介绍,北京城市图书馆还是一座智慧图书馆, AI+图书馆、图书馆+AI等多方面的应用实践,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科技魅力。以智为基,以人为本,北京城市图书馆将新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场景深度融合,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场馆状况,自动调整温度和照明。万千阅读一码开启,数字阅读、图书借阅和活动预约均可通过PC大屏与移动端小屏访问,资源随手可获。遍布阅览区的智慧桌面联动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搭配智慧机器人馆员,15分钟内便可在715万册图书中完成,自动分拣、自动配送,送书到桌。我们还拥有数智馆员图悦阅,元宇宙体验馆里经过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的“鲁迅”“图图”和“2122”,在三大建筑之间忙碌送书的机器人馆员等等。智慧延伸文脉,北京城市图书馆利用AI、裸眼3D等技术复原了《牡丹亭》《天工开物》等古籍内容经典场景。比如,我们完成了织布花机的三维立体还原,还原了1800根经线的纺织机械,将古籍视觉化呈现给读者。未来北京城市图书馆将通过北京市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提供应用示范和首都经验,辐射与带动京津冀地区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能力的提升。

据了解,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北京城市图书馆面向京津冀三地筹办、支持了多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论坛、活动和展览,满足了京津冀三地读者学习知识、感受艺术、体验创新、文化交流的多元需求。北京城市图书馆支持举办以“携手聚力创新赋能”为主题的2024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交流宣传活动,共商三地文旅发展新模式,共建三地文旅资源新平台,共探文旅协同创新路。京津冀图书馆共同参与了2024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并推广各地运河文化特色,推动京津冀地区及南北运河文化交流。“林深年少•阅四季”活动邀请京津冀三地少年儿童广泛参与,推出了国风演艺、非遗体验、汉服变装、游戏互动等特色游艺项目,共享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少儿阅读资源。《大好河山——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通过270余幅摄影作品展示京津冀地区的文化遗产。在2025年,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阅读北京”名家主题诵读会、别样的阅读ž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等多个惠及京津冀三地读者的阅读活动将全新登场,持续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中国的建设。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脉相连、经济相融,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承担着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新文化地标,将城市副中心和北京城以及整个京津冀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三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三地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样本示范、文化赋能的引领作用。”李念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