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17:17:22 来源:改革网河北编辑:河北

丰宁天路的风机光伏项目群

 向山借力张家口、承德北部山区“风车”林立、光伏满坡,为千家万户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向海图强秦皇岛、唐山、沧州滨海地区协同发展,建设绿色港口绿色工厂;更有企业制定“向海洋转身、向绿色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之三转战略,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下,新型绿色低碳产业不仅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课题,也成为践行的社会责任。河北作为制造业大省、能源消耗大省,近年来,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提前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借力山海,重塑新优势,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

山上 风光无限

山那边,有风电有光伏,还有新建的各类储能项目。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张家口、承德地区的河北省属国企深挖风、光资源潜力,推动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卢光照告诉记者,近年来,新能源板块利润占比逐年增长,目前百分之六七十已集中在清洁能源上……除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之外,氢能源项目也正在积极发展中。

承德坝上,百里天路,在这片平均海拔1680米的高山草原上,林立的风力发电机组摇曳生姿,还有成片的光伏发电设备,将这里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变成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河北建投设立的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丰宁投资建设风电、光伏产业,去年累计上网发电28.37亿千瓦时,以燃煤发电平均标准计算,可节约86.53万吨标煤、减排161.79万吨二氧化碳。

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储能项目也是河北省属国企科技创新的发力点之一。

作为储能领域的创新力量,有着“长时储能”“不退化衰减”“高安全、低成本”等优势标签的全钒液流电池备受关注。河北地矿集团旗下河北超钒储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勇介绍,发展储能项目已是新能源场站的必然选择,而全钒液流电池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物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河北省首台(套)全钒液流电池智能自动化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试生产。

唐山三友集团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打造千亿级钠离子电池产业新集群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10万吨电池级碳酸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钠离子电池)2023年已形成约10GW的市场规模,其产业化提速会越来越快……最大的应用场景还是新能源储能项目。”据唐山三友集团党建工作部部长胡开宝介绍,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已逐步接近锂离子电池,且在安全和低温环境下有着更好的表现,价格上也有着更大优势。

海边 “绿”向未来

海的那边,聚集着零碳码头、绿色工厂、大型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面朝大海,河北国企向海图强向绿而行,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把沿海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

唐山港京唐港区现有5个集装箱泊位,其中第三港池南岸的25号泊位码头是河北省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在改造过程中除大量采用节能技术外,建成2.3MW装机容量的分布式光伏,且正在谋划20MW风电项目,投用后可满足港区5个集装箱泊位全部用电需求,实现京唐港集装箱码头作业区的零碳运行。

唐山港京唐港区25号泊位码头

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国企责任义无反顾。今年5月,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的三座码头获评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其通过推广卸车作业“五步抑尘法”、综合立体污水排放系统、渤海湾首艘新能源拖轮等做法,不断推进港口绿色发展。

河北建投集团旗下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唐山LNG(液化天然气)和外输管线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承担着京津冀地区乃至华北区域天然气安全保障应急调峰,转变能源结构的重要使命。据介绍,唐山LNG和外输管线项目是河北省首个自主掌控气源的大型LNG项目,目前唐山LNG项目一阶段工程和外输管线项目已于2023年6月投产使用,其主要建设四座20万立方液化天然气储罐、一座8-26.6万立方LNG船舶接卸泊位及配套约270公里的外输管线,已投产使用的3号码头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年接卸能力可达500万吨;同时,通过外输管线项目与中俄东线、陕京系统等国家干线相连通,实现了区域管网和国家管网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宽资源通道,实现资源供给多元化,提高调峰能力。

作为清洁能源,LNG具有热值高、储运方便等诸多优势。待唐山LNG项目全部建成后,共有20座单体储量20万立方米的LNG储罐、两座大型接卸泊位,将进一步拓宽河北省供气来源、完善天然气管网,满足区域天然气能源供需平衡的要求,大大提高应急保障和调峰能力。

山海间  “氢”景交融

绿色低碳理念不仅反映在新能源产业上,在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做为用能大户的钢铁、化工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明显。

河钢旗下张宣科技氢冶金项目铸就“绿钢新时代”、唐山三友集团积极打造“绿电+化工”模式、开滦煤化工积极构建“一基四链”创新发展布局,河北省国资企业改革中,科技含金量十足、发展“含绿量”十足。

 氢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载体,为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河北省相继出台了《河北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上看,河北氢能产业发展走在国内前列。

河钢旗下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张宣科技”)的120万吨富氢气体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成为全球首例,是钢铁行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相较于碳冶金,氢冶金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可减少70%,粉尘颗粒排放量减少超80%。张宣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效果立竿见影。

张宣科技氢冶金项目全景

依托氢冶金项目优势,张宣科技全面发力打造绿色高端材料品牌。“累计开发绿色新材料60余个,拥有高端大客户40家。”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集团已与宝马集团、长城控股集团签约共建绿色低碳钢铁材料供应链,这将有力支撑开展与汽车行业联动减碳跨领域合作。

除“绿色工厂”外,唐山三友集团和开滦集团煤化工产业在“循环经济”上作绿色文章。三友集团就从盐做起,到纯碱、氯碱、有机硅,一直向下延伸,综合利用废弃物,在国内首创‘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和化纤)模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三友独特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模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践行高端、高效、绿色、智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正成为河北国企新时代发展的“指挥棒”。

山海的那边  统筹考虑 系统谋划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更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绿色生产力。《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河北国企当前的改革实践,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国企改革的绿色转型之路,愈行愈远。

当前,河北国企都在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张家口、承德,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电力产业蓬勃向阳,在装机总量以及发电量上逐年攀升;再加上日趋成熟的储电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或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源随荷动”电力生产方式,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日前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至2023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的一半以上。十年来,中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

港口向着零碳目标逐步迈进,钢铁、化工企业转型绿色工厂,产业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风、光、氢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有目共睹的成绩单背后,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加快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 记者 兰云

周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