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14:36:45 来源:本网专稿编辑:四川

本网讯(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 王泽勇报道)1月21日至25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与会委员尽职履责,积极建言献策。

为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川渝教育、科技、人才更加互动,解决川渝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自教育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四川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王成端建议,全面加强川渝高校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高校合作育人成效,有效整合高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特色发展的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各级政府既是高等教育资源最主要的供给主体,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建议在川渝两地省(市)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系统建设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川渝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会涉及到高校之间、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流动与传递,所涉及的各类高校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资源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育运动场所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优质或特色的教育资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建议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头下,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创建起统一管理的川渝高校高等教育资源数据库。与此同时,全面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投入保障机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和促进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高等教育,打造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形成川渝高校、社会组织、各级政府共同参与的共享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需要及时协调、解决因教育资源竞争或共享而造成的利益纠纷和矛盾,确保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受到影响,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良性发展,构建起互惠互利、互助互赢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考核奖励机制。如对校际资源共建共享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为此,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主导成立川渝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激励基金,从财政资金中列出专项作为共享激励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学生与教师是高等教育两个重要的办学主体,科研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应重点和优先考虑学生、教师、科研这三个领域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共享平台加强跨学校、跨区域的课程建设,围绕理论课程、实践实训课程,打造高质量微课、慕课、直播课、视频课等线上课程,形成“互联网+优势课程资源”,整合数字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共建一流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共建,实现实践平台、设施设备等资源共享。建立川渝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换与互认制度,实现川渝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优秀师资团队的互聘互派,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任教互聘等工作。政府层面根据实际情况取消或放宽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到其他组织兼职的限制,鼓励教育资源共享,促使川渝高校人员增加沟通与交流;高校层面应改进和改革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及评价标准,适当允许学术人员的自由流动,鼓励校内学术人员参与其他高校和组织的活动,使得川渝各类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有效。三是落实以科研为重点的资源共建共享。综合各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通过联手建设大学科技园、共建高水平研究院或实验中心、共享共用大中型科研仪器设备、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等,更加有力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同致力于知识创新、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