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12:25:54 来源:改革网-河北编辑:王阔

改革网河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涞源县围绕建设“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旅游城市”奋斗目标,积极构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不断推进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在涞源大地变为生动现实。2023年,涞源县代表河北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涞源县拥有着一万年人类居住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沉积,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深挖“山水文化”。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三水同源”之处。县内拥有拥有白石山、十瀑峡、仙人峪、空中草原等诸多山地资源;县内已查明泉眼102处,县城之内有3大泉群常年喷涌,为品质生活之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的“灵气”与“活力”。

深挖“历史文化”。涞源西汉置县,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境内有唐代兴文塔、辽代阁院寺、明代长城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处省级文保单位。自宋以后,因处于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交界处,涞源县便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碰撞的区域,拥有着4项市级非遗和16项县级非遗。

深挖“红色文化”。涞源是革命老区,是八路军115师北上开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解放的第一座县城,先后两次被边区政府命名为“对敌斗争模范县”,县内拥有驿马岭阻击战纪念地、黄土岭战役纪念地展馆、白求恩战地手术室纪念地、王二小出生地和牺牲地、东团堡烈士陵园、桦木沟惨案纪念地等红色革命景区景点。

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载体

涞源县坚持“景城同建,主客共享,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始终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坚持固本强基。白石山作为国家“5A”级景区,拥有着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先后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多项桂冠。近年来,涞源县对白石山实施了文化演艺业态提升、地质研学业态提升、文化活动提升、亲情文化营销提升、服务细节文化提升等五大文化提升工程,推动景区连续几年成为河北省单体收入最高的景区。

拓展新型业态。充分发挥白石山的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在原有12个新业态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发力,集中打造了白石山温泉度假区、白石山舍、植物梦工厂、青青牧场、七山滑雪、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共享小院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全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完备的旅游产业链,基本形成了从县城到白石山300亿级集避暑休闲、农业采摘、疗养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区域性旅游产业集群。

提升对外形象。坚持办会展提品质,开论坛树品牌,积极吸引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第三代半导体峰会、白石山地球科学论坛等一系列高端论坛会展活动落户涞源,让涞源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释放,对外形象和开放程度全面提升。4月28日,在北京市丰台区成功举办了涞源县文旅康养产业主题推介会,进一步提升了涞源旅游城市的知名度。

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涞源县大力实施“文旅立县”战略,通过全力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促使全县文旅产业不断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

紧盯空间规划。以高质量绿色创新发展为主线,挖掘重塑山水文化、体育文化、产业文化、关塞文化、红色文化肌理,构建指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在县域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城、三轴、四区、多谷”的城乡发展格局,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

推动体制创新。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实施了县级领导“包联重点文旅项目制度专属服务包”机制、“文旅早餐会”工作机制、“七人小组”文旅项目推进机制。通过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构建了省级统筹、市级保障、县级落实的协调机制,省、市、县三级共同推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优化政策保障。为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涞源县连续多年召开全县县城建设暨文化旅游产业大会,印发了《涞源县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统筹部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积极拓展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新空间。筹备成立涞源县旅游投融资平台,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政策层面,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添活力

持续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努力将涞源县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品质之城。

大力实施“城建+文旅”。坚持以“文”塑城,依托阁院寺、泰山宫等历史资源,谋划恢复古城墙、古街巷道等方式,努力将主城区改造成为历史风貌街区,打造涞源特色历史文化品牌。坚持以“旅”促城,持续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十个一”和“六个方面”要求,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不断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

大力实施“体育+文旅”。涞源县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建成了京西南最大的滑雪场、世界最大的跳台群,特别是建成的世界体量最大、训练功能最全的风洞实验室,弥补了我国“冰雪事业”的一项空白,涞源县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冰雪运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七山旅游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涞源县积极推动北京体育大学雪上运动学院建设工作,奋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小镇和冰雪旅游目的地。

大力实施“地产+文旅”。围绕建设“湖光山色、花香柳绿、环境优美”宜居城市和“沉浸式夜游文旅消费”的工作目标,涞源县全力打造涞源湖项目,建设完成了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湖心生态岛、北方最大的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以及以“飞狐古道”“铸币”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围绕“涞源湖”提质增效,涞源县谋划实施了北方最大、智能设施国内领先的宏伟欢乐水世界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全县进一步刺激地产消费和丰富旅游业态提供重要支撑。

涞源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