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22:25:24 来源:本网专稿编辑:四川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创新开设“小镇法官”工作室,积极探索三融合、三联单、三加法、三道路的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四个三”工作法,以小镇法官“小切口”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切实为群众普好法律、办好实事,相关做法被中国改革报、中国报道等30余家媒体专题报道。

党建引领“三融合”,法官服务有“红色心”

融合红色阵地。在现有7个乡镇法庭的基础上,依托乡镇司法所、大调解室等资源,在没有乡镇法庭的14个乡镇全覆盖设置“小镇法官”工作室,有效发挥诉前调解、案件审理、判后答疑、法治宣传等方面作用。

融合红色队伍。结合县法院大力创建“亮剑党员突击队”党建品牌,优先选派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员额法官24名,定向服务14个“小镇法官”工作室,亮标尺树标杆,诠释“阳光下的司法先锋”党建品牌内涵。

融合红色教育。深植乐至红色基因,将审判执行与青松精神相结合,利用“小镇法官”在办案领域专业优势,推出“五个一”党建载体,形成“全体讲、大家议、共参与”的党建促业务浓厚氛围。

推出特色“三联单”,法官服务有“小个性”

亮明“小镇专属服务身份”。在“小镇法官”工作室公示法官姓名、联系方式、服务内容等信息,深入走访乡镇村社,了解社情民意,采取远程咨询、就近诉讼方式,让基层干部群众知道法官为什么来、能帮什么忙。

开出“小镇专属服务清单”。针对基层需求制定5个方面23项服务清单,开启“一呼一应答”“一周一联动”“一月一会诊”“一季一处方”“一年一总结”五级服务,持续探索服务最优解,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制定“小镇专属评分方案”。将“小镇法官”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体系,采取“工作日志+地方评判”方式综合计分,邀请乡镇干部、群众代表等对“小镇法官”工作评价亮分,作为员额法官晋级晋职重要指标。

 做实治理“三加法”,法官服务有“超能量”

“法官+法庭”联动治理。将“小镇法官”与乡镇法庭责任捆绑,建立“一三一”解纷工作机制,以“一次申请、三次调解、一月结案”模式调解,累计联动办理诉前调解纠纷115起,有效减轻群众诉累,优化配置司法资源。

“司法+行政”聚力治理。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和综治部门等建立常态联络机制,围绕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等方面召开联席会议26场,反馈意见建议257条,解决群众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农民工工资等问题32个。

“线下+线上”立体治理。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延伸开展上门立案27件,利用“移动微法院”“在线诉讼平台”等线上办案工具,指导群众完成网上立案70余件,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开辟民生“三道路”,法官服务有“乡味道”

开通民生案件快速通道。依托“小镇法官”工作室,为婚姻家庭、民工权益、邻里债权等涉民生案件开辟绿色通道,落实跨区域立案、20分钟立案制度,让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异地通办”。组织开展“法润蓓蕾”计划,护航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开辟县域发展特色渠道。特色项目特色护航,对“陈毅故里”5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小镇法官”全程跟踪,提供建前建议、建中咨询、建后参谋,有力促进项目快速推进。特色产业特别服务,针对“中国桑都”建设发展所需,设立“绿色桑都产业发展纠纷调解室”,“小镇法官”会同农业、国土等特邀调解员,形成申请、调解、司法确认一条龙处纠服务模式。特色民企特色诊疗,以“望、闻、问、切”四步法精准对诊企业“急、难、愁、盼”,从6个方面36项具体内容进行“法治体检问诊”,为企业量身定制“体检报告”,反馈法律风险建议38条,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启乡村治理专用频道。敏锐把握当地形势,协助推进小镇治难、治源、治心。“小镇法官”积极介入化解办理房屋产权、土地流转、新型诈骗等民生案件难题,开办以案释法现场教育22场次,指导群众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源头问题。(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唐元龙  图片由乐至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