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立东
□ 本报记者 赵庆国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那么,“高质量教育体系”究竟高在哪里,它有哪些关键指标?怎样才能通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日前,教育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一场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推进会上,深圳市福田区作为“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重点突破单位,向全国展示了其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其针对普通高中制定了五个方面18个关键指标和48个考察要点的指标体系,成为引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
系统推进“四个指南”落地见效
据了解,自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来,教育部等已陆续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等“四个指南”。
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福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介绍,福田区立足于深圳中心城区的实际,制定了《福田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学生、教师、校长、学校、政府履职五个方面,旨在系统推进“四个指南”落地见效。
在实施举措上,福田区全学段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学前教育开展保教质量评估监测试点;义务教育开展学业发展增值性评价、体质健康发展性评价、全学科“阅读+”素养监测、学生幸福感指数测评,与高校合作研发评价指标和监测工具,形成学生发展多维度评价监测常态;高中阶段开展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增值评价,全面落实高中评价指南中五个维度、18个关键指标,细化出90个评价要点,形成全国首份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诊断报告。
细化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改革
为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福田区制定了包含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五个方面共18个关键指标和48个考察要点的指标体系。
在评价方法上,福田区运用“多把尺子”进行立体评价,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在关注学校育人整体成效和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同时,关注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情况。
福田区把握问题导向,找准制约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关键环节,聚焦评价改革形成区域报告和“一对一”学校报告。区域报告展示学校综合状况、学生增值及影响因素;学校报告分析具体表现、优劣势和问题。督导、教研、监测部门协同,形成以“初步报告罗列问题清单—开展专项调研—量化分析形成报告—确诊问题—再次开展专项调研—厘清问题及产生原因—再次列出问题清单—制订任务台账—进行改进提升行动”为路径螺旋上升的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模式。通过此过程厘清共性、个性问题,分析基础性和发展性问题,推动联动解决。
福田区聚焦结果运用,发挥办学质量评价的实效。在制度方面,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制定多项管理制度与指导意见,明确各方责任与联动机制;在学校层面,依托基地校建设,指导学校开展自诊、自评、自改,并进行考核和成果验收;在区域层面,扩大骨干队伍,培养讲师团,深入学校解读报告、指导整改。同时通过督导整改落实,组织互帮互学、蹲点指导,推动落细落实。
面向未来深化突破
王巍介绍,面向未来,福田区将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点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出台《福田区中小学生K12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K12(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相当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着力融通“四个指南”,将数学、科学、人工智能、国际素养等关键素养纳入评价维度,为教育决策和学生发展提供全景数据支持。
二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评价数据的深度挖掘、精准诊断和高效应用,构建区域、学校、学生、教师、课堂的数据画像,探索AI赋能真实情境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形成数据驱动教育决策、循证教研、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路径。
三是出台《福田区中小学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发展性评价方案》,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发展档案,精准规划成长路径,建设以鲲鹏少年院为中枢的创新人才培养网络。
王巍说,一直以来,福田区始终坚持“让每个生命都健康、让每个生命都出彩”,未来将持续以评价改革为关键抓手,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福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