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资讯

重庆璧山:打造聚才“强磁场”,涵养暖才“生态圈”

七塘镇江家坪艺术院落 (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供图)

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资源,在七塘镇试点建设集人才集聚、项目培育、联农富农的“一站式”综合体——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通过集成化改革、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营打造乡村振兴共富场景,探索出“国资做资产+平台强运营+人才链项目+村民奔共富”的发展新路。2024年,璧山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村均达到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万元、居全市第4位,较改革前提升5个位次,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壮大“四新农人”让乡村人气旺起来

璧山围绕乡创“技术端—经营端—生产端—销售端”四端部署人才链,把集聚农业科学家、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乡村网红等“四新农人”作为关键抓手,通过精准化引才、系统化育才、生态化留才、市场化用才,让各类乡村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干得好。

以用为本强合作、聚人才。璧山深化校地合作,联动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农业优势院校,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实践基地、科技小院、人才实习基地等平台载体12个,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等57名科技人才入乡进行成果转化。实施乡村CEO培育专项行动,通过市场化聘用一批、龙头企业甄选一批、乡情感召唤回一批、本土人才培塑一批等“四个一批”方式,吸引36名“85后”职业经理人回流发展。建设直播小院,精心打造农产品带货、文旅推广、手艺传承等直播场景10个,吸引集聚500万粉丝级美食博主“七哥”等126名乡村网红驻村发展,带动区域游客流量年均提升超20%,助力1200余农户销售农产品年均超3000万元、销售周期缩短25%。

因地制宜定标准、评人才。璧山由组织、人社、农委等部门授权,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设定创新研发、资产盘活、技能等级、带货利润等指标,自主开展“四新农人”评价,已通过实绩赋分入库2087人。建立优秀“四新农人”激励机制,将其全口径纳入区级人才项目单列指标支持,匹配生活补贴、创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乡创险等创新创业“政策包”,真金白银助力首批40名创业人才扎根乡村。比如,璧山籍返乡创业人才李波在获得80万元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后半年内开办投用“啵播未来农场”,带动周边53户农户年均增收6万元。

精准施策优服务、留人才。璧山建立乡村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分类发布人才服务事项清单,重点面向农业科学家提供试验、安居、办公等服务10项,面向职业经理人提供经营主体注册、土地、金融、知识产权、法务、人力资源等服务15项,面向高技能人才、乡村网红提供技能认证、职称评价、直播空间等服务8项,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显身手。全市首创“人才银行”,联动金融机构推出乡创投、乡创贷、乡创险等乡村人才专属产品,强化“信易+人才”赋能,利率较同类产品低30%左右,大幅降低创业融资成本,累计融资贷款649笔、2.35亿元。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精心策划乡村半马、乡村音乐节、非遗集市等文体活动60余场次,着力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才归属感、参与感和幸福感。

探索“整村运营”让资源要素活起来

璧山打破传统乡村发展碎片化思维,将乡村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高标准编制乡村规划,集成式整合村庄土地资源,以市场化思维激活闲置资产,全域联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乡村资源价值最大化,促进整村增收致富。

多方合伙组建“运营公司”。璧山破解乡村产业“小、散、弱”瓶颈制约,创新“全国乡村运营名企+市内生态合作伙伴+属地国有平台公司”合作模式,链接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市内40余个生态合作伙伴,会同山东、浙江等经营主体联合成立七彩乡创整村运营公司,实体化运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发挥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优势,探索实施全域平台联建、资源联动、产业联兴、品牌联营、区域联带的“五联”模式,牵引推动散落村庄结成“发展共同体”,实现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率提升至80%、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占总资产超25%。

合理授权共绘“发展蓝图”。璧山破解乡村美感不佳、活力不足等发展难题,由运营公司牵头、各方参与,对标沿海经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三步走战略,开发智慧种植养殖、农文旅融合、电商直播、赛事节会等七大业态,形成“四季都是创业好时节”的发展场景。比如,四川美术学院对七塘镇莲花穴院落实施艺术活化,打造乡建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乡村剧场、七彩稻田等十大主题核心艺术区,带动村民共建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特产售卖等乡村互动区,实现每季度人流量超15万人次,艺术乡村作品入选初中教材《美育活动指导手册》。

利益捆绑实现“四金富农”。璧山破解联农带农“带不准、带不稳、带不长”难题,以运营公司为利益联接桥梁,打通“靠基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富农路径。设立2亿元产业基金支持农民在乡自主创业,同时鼓励农民以土地租赁、以工代赈、资产入股等多元方式与村集体或经营主体合作获取收益,实现农民、村集体、经营主体等多方主体良性互动、利益联结共享。比如,七塘镇将军村土地流转面积2750亩、占总承包面积的84%,吸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余家,带动周边500余人就近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均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

聚力“项目熟化”让特色产业兴起来

璧山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顺应农业农村多元价值需求,通过人才引荐、本土培育、数字赋能等载体手段,引入落地一批发展前景好、致富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着力培育发展更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推动农村产业“接二连三”、提质增效。

以才招项持续夯实基本盘。璧山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由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对外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和“产业能力清单”,积极对接与璧山有深厚地缘、业缘、学缘、亲缘、商缘的“四新农人”,引荐储备特色涉农项目200余个。建立优质人才项目筛选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5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估,筛选落地西南大学智慧农场、四川农大鲜食玉米、浙江墨迹咖啡、咏归川高端民宿、重庆果琳优品番茄等优质涉农项目71个,单个项目年产值最高超1000万元。

以培带创孵化本土新项目。璧山坚持培训跟着生产走,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打造“容你创业300天”品牌,就近依托未来农场、艺术院落等平台载体建设试验田,开设番茄学堂、直播学堂、农文旅学堂等10个小班式实战课堂,分批招募380名本地学员参训。对表现突出的首批30名“星级学员”,由学院牵线与生态合作伙伴通过资产、技术、土地等要素“搭伙创业”,并选派实战导师全生命周期陪跑人才创业,推动实现近零成本、低风险创业。比如,学院促成青年学员王磊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廖和平合作孵化羊肚菌种植项目,学院运营公司迅速为其匹配产业用地40亩、产业资金260万元,指导建立标准化管控体系,预计实现年产值超320万元。

以数赋能增强产品附加值。璧山将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运用于乡村运营,全力迭代未来农场技术和数智管理经验,在畜禽屠宰领域,支持建设高标准、智能化畜禽屠宰和食品深加工厂超7万平方米,助推产品远销东南亚、初级产品利润提升20%;在果蔬领域支持建设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的“三品一标”示范园区80亩,配备灌溉、施肥、喷药、除草、巡检、采摘等自主导航AI机器人,促使亩均人力成本降低40%、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5%、产值提升超300%。

(重庆市璧山区委组织部供稿)

2025-07-1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2203.htm 1 重庆璧山:打造聚才“强磁场”,涵养暖才“生态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