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安 宁 田新元 王军善
“今年一季度,亿纬锂能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大型电池基地正式投产,这将极大提升我们在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的交付能力和影响力。”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秘江敏如是说。
“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来到我们交付设备的现场,他一手拿着煤气灯,一手拿着电池,而那块电池就是从利元亨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卢家红对记者说。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电池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相关中国企业在出口优质产品的同时,纷纷加速海外建厂步伐、设立海外子公司、争取长期订单等。
广东惠州是我国新能源电池的重要产业基地,集聚了产业上下游400多家企业,达到超千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近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惠州两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解码广东动力电池企业如何为全球“充电”。
产品全球领先让海外市场水到渠成
“这是一枚胶囊内窥镜电池,因为要进入人体体内,因此对电池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我们通过特殊的材料和封装工艺,让其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亿纬锂能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记者惊讶于这枚电池仅黄豆大小,却能支持5000万次以上的胃肠检查。
走进亿纬锂能公司展厅,形形色色的锂电池让人目不暇接。从智能穿戴设备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如同“看不见的引擎”,正渗透进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介绍,现在平均每个家庭至少有19个场景用到锂电池。
深耕电源领域四十载,亿纬锂能锂原电池国内销售额及出口额连续9年国内第一、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已累计向全球提供超35亿只锂原电池,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策略,使其产品覆盖生活、工业交通乃至医疗健康等广泛场景。
6月30日,亿纬锂能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香港主板上市。若此次成功登陆港股,其将成为继宁德时代之后,又一家实现A+H股上市的锂电企业。
根据公告,亿纬锂能计划将IPO募资主要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和全球产能布局等重点项目,核心目标是提升其国际交付能力与全球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地位。
“我们目前筹划H股上市,一方面,目前我们需要完成海外工厂的建设,有较大的资金需求,需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当前港股等境外的资本市场非常火热,我们希望通过此卡口先占据位置,为公司未来的产能扩建做好准备。”江敏对记者表示。
江敏透露,目前企业正在马来西亚和匈牙利布局电池工厂,其中马来西亚一期处于可交付状态,二期预计今年年底建成产线,匈牙利工厂预计2027年基本可以实现交付。
“海外市场现在是水到渠成,就动力电池来说,国际知名车企和全球前十的储能集成商都是亿纬锂能的客户,全球19个国家有企业的销售网络。”江敏表示。
以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为例,江敏介绍,该工厂投产后,将向紧邻的德国宝马集团工厂供货,可为其节省运输成本;同时,亿纬锂能将把新产业、新的生产方式带到匈牙利德布勒森市。
全球化网络为企业长期战略推进提供牵引
在利元亨的生产车间中,一台台高精度机械臂正在高速激光振镜系统的协同下,对动力电池进行高速飞行焊接。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性集成制造系统,可以降低重复定位时间,让焊接效率大幅提升、产能快速增加,较传统生产降低一半以上的时间。”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介绍,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10%以上,持续自主创新助力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企业。
“自2011年开始走向海外,利元亨如今已完成了在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的布局,在美国、德国、匈牙利、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卢家红表示,当前公司已陆续中标多家头部客户的批量订单,并拓展了印度、捷克、波兰等海外市场,客户质量与订单规模显著提升。
“尽管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全球领先,但欧美发达国家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经验仍对中企的技术创新有极大启发,海外布局能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观察窗口。”卢家红告诉记者,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我们也能够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加入研发团队。
卢家红还提到,在国内市场周期调整时,企业海外建厂能快速实现本土研发、本土交付与售后服务保障,全球化网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推进提供了牵引,并为未来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交付到欧洲的装备正在改变当地产业格局,过去几年德国街头的新能源汽车明显增多,这就是中国装备的影响力。我们的装备不仅提高了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率,还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卢家红说。
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全球“能量跃迁”
今年初,广东宣布新能源产业成为第九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而在这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里,惠州正是关键一环。近年来,惠州以“3+7”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在惠州,不仅有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也有微电新能源、赛能电池、恒泰科技等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产业链完善、品类齐全的集聚地。”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琳表示,目前惠州集聚了新能源产业上下游400多家企业,达到了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广东锂离子电池1/5的出货量来自惠州,有望成为大湾区“新能源担当”。
数据显示,2024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5691.3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8%。其中,以亿纬锂能等为龙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今年前5月,新型储能产业产值492.5亿元,同比增长17.2%。
得益于大湾区的产业协同,惠州与深圳等周边城市实现优质产业联动。比如,比亚迪等深圳企业在惠州设置生产基地,亿纬锂能也推动许多深圳企业进入惠州的供应链。
据了解,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已建成涵盖基础材料、单体电芯、系统集成、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完备产业体系,向全球供应了超过70%的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关键原材料,并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2024年在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