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能源周刊

科技创新是赢得绿色未来的关键

□ 本报记者 张海莺

6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平行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能源部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实践、可再生能源技术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探讨。

与会代表认为,拥抱科技、协同创新是赢得绿色未来的关键。

构建创新协同产业联动科技生态系统

“能源科技合作是上合组织合作的重点领域,各国在传统能源开发、新能源利用、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深融合的能源科技合作新格局,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具体分析:在技术研发合作方面,有力有效推动各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方面,加快重要能源技术的突破进程,培育壮大能源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更加高效。

“这些合作成果为区域乃至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鲁俊岭说。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表示,科技创新要持续不断。唯有如此,才能攻克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低成本、连续稳定应用的技术难关;开发出清洁高效的燃料、材料,实现高用能领域的碳减排;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智能电网技术、氢能技术、储能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增强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体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开拓核聚变、地热能、先进生物质能等前沿领域,为未来能源结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分析,全球能源转型仍面临较多挑战,上合组织国家、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立足各国资源禀赋与能源技术特点,构建包括创新协同、技术共享、产业联动、金融支持的科技生态系统,将各国经验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复制和推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力量,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科技创新是支撑能源转型关键力量

“科技创新是驱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引擎与核心路径。”魏锁表示。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认同,能源转型的深度与广度,根本上依赖于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

“科技创新是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建伟举例介绍,智能电网和构网技术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和适应性,多元多时间尺度新型储能、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电氢(氨醇)协同等技术路线助力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难题。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举例说明了数字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据介绍,山西应县项目针对复杂地形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融合数字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创新采用重型无人机吊装系统,同时通过对光伏区域山地进行全地形测绘,建立高精度坐标与定位,对各区域开展AI智能路径规划,实现光伏及部分线路塔材等施工材料的自动化空中运输与精准投放,为复杂地形下的规模化建设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沙特阿美战略投资中国区总裁孙荣涛认为,能源转型将推动氢能、储能、智能电网和人工智能四大领域的创新突破。

“四大领域也将共同推动能源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孙荣涛分析,一是氢能,只要全球碳中和方向不变,氢能发展前景就会广阔;二是储能技术,这是能源转型的核心基础,未来除锂电池外,还将涌现更多新型储能方案;三是新型电力系统,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网侧技术创新将发挥关键作用;四是人工智能,其在能源全产业链如设计、生产、建设、运营的深度应用将重塑整个能源系统。

科技引领助推国际合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设了撒马尔罕水泥厂、1吉瓦光伏+储能等项目,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协同发展样板。

“科技引领助推国际合作走深走实。”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陆表示,中国能建愿与上合组织国家及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深化顶层设计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源合作模式,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共同构建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此外,我们在西班牙成立中欧科技创新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中亚清洁能源研究院等,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标准制定和人才引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徐陆说。

在科技助力下,国际合作更为紧密。

“国际合作对加速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部长马哈茂德·阿斯马特介绍,埃及《2040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ISES)》规划到2030年实现风电和光伏累计装机2200万千瓦,埃及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氢能发展蓝图,计划到2040年占据全球可交易氢能市场5%~8%的份额。

科威特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兼参赞阿卜杜勒阿齐兹·达希勒表示,愿与中国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在清洁能源、技术共享和可持续城市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太阳能、风能走廊和绿色氢能,电网数字化以及能源高效城市等项目,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区域能源转型。

“双碳”目标背景下,深化国际合作、共谋绿色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

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共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鲁俊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沟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建设;二是务实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三是优势互补,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2025-07-0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2014.htm 1 科技创新是赢得绿色未来的关键 /enpproperty-->